在特朗普四處煽風點火、貿易戰陰霾籠罩全球的背景下,中國和歐盟的立場和應對之策備受關注。面對來勢洶洶的保護主義逆流,作為世界上分量最重的兩大經濟體,中歐能否達成統一戰線,不僅關係到中歐關係走向,也決定着全球自由貿易的命運。
由於自身龐大的經濟體量及與美經貿關係的密切程度,特朗普挑起貿易戰,中歐首當其衝成為目標,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當前,中美磋商已進行了三輪,從中方「美若興戰,一切歸零」的示警式聲明,及美出爾反爾的立場反覆來看,雙方談判有成果,但並不順利,未來前景不容樂觀。在美宣布對歐盟徵收鋼鋁關稅後,G7集團分裂成G6+1,歐盟做出了強硬回擊,並拿出八頁紙的報復清單,並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批准,準備從下月起實施針對美商品的報復性關稅,美歐貿易戰已是箭在弦上。
如果中美、歐美兩場貿易戰真的打起來,傷害的不僅是當事三方,而是整個世界。幾十年一體化成果將受到嚴重衝擊,國際貿易秩序將受到毀滅性破壞,全球經濟將陷入大混亂。
應當看到,儘管歐盟擺出了一副應戰到底的架式,但仍希望與美達成妥協。起初,歐盟並不相信美真會對傳統盟友開刀,在美宣布準備加徵關稅後,第一時間希望得到豁免。對美攤牌,歐盟實在感到意外,反擊受制於眾多因素。由英國脫歐、債務危機及極右勢力崛起對歐盟衝擊巨大,其影響力和凝聚力均處於低谷,反制乏力。歐盟內二十八個成員間分歧巨大,有主戰的,也有主和的,也有逍遙自在的,很難就向美「開戰」達成最終決策,反制效果存疑。而歐洲軍事防務主要依賴於美國,安全與貿易同等重要,反制有顧慮。因此,儘管貿易戰一觸即發,歐盟並未放棄通過磋商達成協議的努力。
應對美貿易保護主義,中歐是否可能聯手?應當看到,制約因素是客觀存在的。首先,如果把貿易戰賦予政治色彩的話,兩場戰爭的政治含義有本質不同,歐洲在對華關係上也有合作和遏制的兩面性,雙方聯手抗美並不現實;其次,歐盟本身在對華貿易上也頗有微詞,對於美對華在知識產權保護、開放市場等領域施壓樂觀其成,其在未來也可坐收漁利。
但美方蓄意挑起貿易戰,是歷史大倒退,中歐在此原則問題上立場是一致的,合作是有堅實共同基礎。無論從保護WTO規則、促進全球自由的經濟層面,還是從維護國際秩序、捍衛公平正義的政治層面,中歐都有責任攜手應對挑戰。當前,尤其重要的是勿各行其是,防止被美各個擊破。這不僅是符合中歐共同利益,也是在關鍵時刻對世界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