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只要積極融入內地發展,競爭優勢將可提升,突破土地與人才資源掣肘\中新社
內地正推出新一輪改革開放舉措,除了擴大進口、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之外,昨日還公布深化廣東、福建與天津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其中廣東自貿區開放措施,進一步為港帶來新機遇。只要積極融入內地發展,香港競爭優勢將可提升,突破土地與人才資源掣肘。
粵港澳一體化可強化優勢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昨日發表最新全球競爭力排行榜,過去連續兩年摘冠的香港,今年屈居第二位,美國則後來居上,登上第一位的寶座,而新加坡、荷蘭與瑞士的排行位置緊隨香港其後,而內地競爭力則呈現大躍進,排行急升五位至第十三位。由此可見在全球經濟體競爭激烈環境之中,香港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粵港澳發展一體化之下,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優勢。
這份全球競爭力報告是根據「政府效率」、「營商效率」、「經濟表現」與「基礎建設」等四大因素作出評估,其中香港在「政府效率」與「營商效率」連續四年排行第一,而在「經濟表現」評估中有明顯的進步,今年排行上升兩位至第九位,突顯香港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之一的地位。
不過,香港在「基礎建設」的評估中,今年排行則由二十位進一步下跌至二十三位,這是拖累香港失落競爭力冠軍寶座的主要因由,反映香港基礎設施跟不上整體經濟發展需要,尤其是目前科研實驗室設施,顯然未能配合創科發展步伐加快。若然要創新科技做出成績,打造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完善的硬件設施是不可或缺的。
助突破土地與人才瓶頸
事實上,「基礎建設」被瑞士洛桑學院評為香港弱項,正正反映香港發展用地不足的問題。為了突破土地、人才等資源掣肘,推動創科發展與經濟多元發展,香港必須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強與內地創科方面合作。
在優勢互補、區域發展之下,粵港澳將進一步一體化,整合區內土地與人才等資源,將可發揮最大經濟效益,這樣香港經濟從中可受益,提升綜合競爭力與突破長期低增長困局,同時也是配合內地進一步改革開放與促進發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廣東自貿區開放利港金融
事實上,為配合經濟升級轉型與走向高質量發展,內地深化改革與擴大對外開放舉措陸續有來,繼擴大進口、降低汽車進口關稅之後,內地又推出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與深化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
前者是在今年七月一日至二○二○年六月底在北京等十七個地區推進深化服務貿易試點,重點在電信、旅遊、工程諮詢、金融、法律等領域推出一批開放措施,並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國際結算、展覽等服務貿易,目的以開放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轉型。
至於後者則是在二○二○年打造開放型經濟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以促進粵港澳經濟深度合作,當中包括實施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劃與粵港澳聯合創新資助計劃,香港創科將直接受惠。同時,研究設立碳排放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與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並適時引進香港與國際投資機構,香港金融業將可大派用場。更重要的是,內企可與港澳企業併船出海,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機構合作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資基金,為企業走出去與併購提供融資。
總之,內地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將為香港經濟帶來無限機遇,實在機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