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決定開發整個海南島為自由貿易區,過去幾年,中央政府在多個城市推行自由貿易區試點取得成功,因此,決定在整個海南島推行。此外,中央政府也宣布多達59個國家的公民進入海南島可免簽證逗留三十天,很明顯地,海南島將發展成一個巨大的旅遊區。
免稅對香港的巨大挑戰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的島,面積僅次於台灣島,而且它是全國唯一一個地處於熱帶的大島,全年皆夏,是最佳避寒之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適合旅遊,更擁有外國旅客所喜愛的陽光與海灘,絕對有條件挑戰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度假勝地。如今再加上自由貿易、免稅的吸引力,海南肯定會成為中外旅客都嚮往的旅遊大島。
香港也是一個自由貿易區,百多年來,香港的地位、繁榮就是依靠這個自由港的定位而建立的,當海南全島成為自由貿易區,同樣是免稅區,無疑對香港構成強有力的競爭。海南島面積比香港大,旅遊景點比香港多,天然條件遠勝於香港。過去,香港旅遊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購物,因為香港是自由港,進口及出口貨物均毋須繳付任何關稅,因此成為購物天堂;如今整個海南島免稅,成為更大的購物天堂、度假勝地,香港確面對着巨大的挑戰。
香港人應該如何面對來自海南島的競爭?首先,香港零售業應該更強調貨真價實的傳統,不容許任何欺騙旅客的事情發生。多年來,旅客樂意在香港購物,其中一項重要因素是「貨真價實」,不會欺騙旅客。但隨着旅客不斷增加,出現了一小撮害群之馬,以假貨、不良銷售手法欺騙遊客。當局應加強打擊、監管、消滅這些欺騙旅客的行為,保住購物天堂的美譽。
香港「貨真價實」的優點,很自然地吸引大量遊客充當「水客」,該現象影響部分地區居民生活,在社會亦引起極大回響,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亦先後推出「限奶令」、「一簽一行」等措施紓解民怨。
當香港面對海南旅遊業的挑戰者時,實在再也沒有理由限制「水客」行為,限制內地旅客每周入境次數。因為海南是中國一個省,內地居民可隨意前往;但在「一國兩制」下,內地居民要到香港,必須申請通行證,這種不便亦降低了內地居民多次訪港的意欲。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總規劃就快出爐,也許在總規劃中會為香港、澳門、內地居民之間提供一定程度的旅遊便利,這對香港而言,是有利於旅遊業的。香港必須加快抓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迎接來自海南島的挑戰。
海南島除建設成自貿港外,亦計劃開放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賽馬運動,這自然會增加當地吸引力。不過,旅遊業不是零和遊戲,海南島與香港距離不遠,香港旅遊業者是應該努力開闢海南香港兩地遊的新旅遊路線,讓旅客享受兩地購物的樂趣,比較兩地服務。同是自由貿易區,香港沒有消費稅、增值稅的優勝已減弱,但服務水平亦佔優,當然海南島亦會急起直追,因此香港更應該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轉變心態迎接發展大機遇
很明顯,中央政府要全力發展海南島為旅遊大島,是看準內地居民的消費力不斷大力提高,中央政府亦通過推動內部消費來提高經濟發展速度,逐步取代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結構,同時滿足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期望。而內地民眾消費力上升,意味着全國,包括香港的旅遊業也會受惠。因此,香港人不應單純視海南島為競爭手,香港人亦應該把海南島的開發視為商機,企業可到當地尋找商機,港人也可以到海南島發展個人的事業,銀行亦可到海南尋找融資機會。
海南島作為免稅購物區,必然得從海外大量入口商品,因此需要外匯;在人民幣仍未能自由兌換的今天,港元融資就成了海南島旅遊業者的首選,融資渠道包括銀行借貸、上市集資等。香港是不少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首選融資地,企業在港上市後,又可以通過CDR的形式在內地以A股形式上市,有關做法一方面取得外匯,另一方面得到較高估值,對香港及內地企業而言,實屬兩全其美。
儘管海南島開發旅遊業會因為中國整體旅遊消費增加而不會對香港旅遊業帶來打擊,但是,香港也應該盡量改變目前的經濟結構,盡量多樣化,特別是高科技行業。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已經開始了高科技的投資,希望今後年年都會增加投資。綜觀「亞洲四小龍」中的其他國家地區的政府,都以政府的力量去推動高科技發展,香港在「亞洲四小龍」中,高科技的發展是最落後的,香港優勝之處是語言、待遇、生活方便程度,香港比較容易吸引講英語的國家、企業、研究人員前來,香港所能付出的薪水也會比內地高,外國人,包括內地專才來到香港,生活上也很方便,容易適應。內地的移民及海外專才工作的條規仍未完善,來香港工作的海外人士會感到香港的方便與舒適。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