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長遠房屋規劃「量」「質」兼備

時間:2018-04-28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新界新發展區項目是新住宅供應來源之一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將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土地供應公眾諮詢,以應對未來土地短缺問題。現時香港樓價高企,歸根究底是房屋供應追不上需求,而增加供應當為穩定樓市的正確方法,惟土地儲備不足正是建屋量未能提升的主要原因。諮詢文件中有多達十八個增加土地的選項,筆者認為,短中期方案的「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以及中長期方案的「維港以外近岸填海」較為適合。

納米樓去年急升近八倍

  目前發展商有不少農地儲備,單以主要發展商計算,已涉及高達1億平方呎,假設當中三成農地透過補地價轉換住宅用地,並以兩倍地積比率及平均每個單位面積為500方呎計算,有機會提供逾十萬個單位。單以十萬個單位作粗略推算,即超過九個沙田第一城。若然當局加快農地轉換進度,相信可於短期內釋放不少土地。至於轉換方案需要公平、公正及公開,屆時將達至巿民、政府、發展商互贏局面。中長期方面,填海是其中較合適的方案。事實上,填海過往是香港新增土地行之有效之法,如荃灣、將軍澳、屯門及沙田等亦是從填海得來,香港在此方面亦有相當的經驗。

  增加土地有助解決房屋問題,與此同時,土地供應除了着重房屋「量」之外,亦要改善居住質素,如增加人均居住面積等,冀做到「量」、「質」兼備的長遠房屋規劃。近年另一值得關注的議題是,「納米」單位近年落成量卻大幅上升。據資料顯示,2013年實用面積小於20平方米(約215方呎)的私人住宅單位落成量僅得81個,佔該年私人住宅單位總落成量約1%;而2017年有關單位數目已攀升至691個,佔比上升至約3.9%。相比起2013年,去年「納米」單位的落成量急升約7.5倍。

  對於一些希望置業但手上資金有限的人士而言,購買「納米」單位為圓置業夢的不二之選。不過,為長遠改善港人的居住質素,同時亦要將居住面積等因素一併考慮,以制定「量」「質」兼備的長遠房屋規劃。

  誠如土地專責小組引用政府的《香港2030+》研究顯示,即使計及所有正在推展的發展項目,當中包括幾個正在規劃或推展當中的新界新發展區項目以及其他土地供應措施,香港長遠仍欠缺最少1200公頃的土地,仍不足以應付房屋發展,以及必須的基建及社區設施等配套支援,預計約800公頃的短缺會於未來十年左右出現。

  冀各界能盡快就增闢土地建立共識,徹底解決土地房屋短缺的困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