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瑞銀公布「瑞銀投資者觀察」報告,發現59%的香港高淨值人士相信自己會活到100歲,93%認為健康比財富更重要,而相同比率的受訪者相信,延遲退休對健康有益。
瑞銀認為,數字反映香港高淨值人士擔心長壽所帶來的開支,尤其是醫療費用,這亦影響他們的長期投資取向,以及為下一代訂立的承傳計劃。
報告顯示,香港高淨值人士相信自己可活到100歲的比例,高於新加坡(46%)及台灣(47%),這預期亦明顯較現時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平均壽命為高。瑞銀稱,最為富有的投資者預期自己會最長壽,亦最願意犧牲財富來換取更佳的健康。
而研究結果顯示,逾九成香港投資者相信工作有益健康,然而,工作過量則會產生反效果。因此投資者均致力減輕工作量,情況在亞洲尤甚。亞洲雖然敬業文化濃厚,但已有愈來愈多投資者停止在周末工作、不在假期工作,以及在下班後減少使用電話及電郵。
瑞銀財富管理香港區市場經理錢文琳表示,由於香港高淨值人士預期自己會更為長壽,他們需要採取合適的投資策略,以應付壽命延長所需的開支。維持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並且持續投資,也可有助投資者對沖市場風險、不確定性及波幅。此外,制定一個兼顧退休與承傳的全面理財計劃亦極為重要,這可確保投資者毋須在退休後犧牲目前的生活模式,並為下一代承傳財富。
該行指,41%的投資者,正計劃調整長期財務計劃,37%則正調整消費模式。此外,53%的投資者已經或打算作更長遠的投資決定。股票、債券及房地產都被視為有潛力的長期投資。然而,近一半的投資者仍相信現金是適合持有達數十年的良好投資選擇。長期投資主題方面,香港高淨值人士在醫療保健產業中看到最多機遇。
除重視個人健康外,84%的香港百萬富翁感到有責任去協助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的維持健康體魄。71%說他們為了在社會產生積極影響而投資於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