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建制派補選需全力爭勝/文兆基

時間:2018-03-03 03:19:39來源:大公網

  尚有不足兩個禮拜,便是立法會補選的投票日,是分析今次選情的好時機。從今次的選舉方式,候選人參選數目,以及過往的選舉結果來看,建制派能在今次補選地區直選勝出的機會,可謂一點都不樂觀。可以預料,除非選前出現什麼特別的情況,致使建制派得分,局面才有機會出現扭轉。

  建制派獲勝機會不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源於今次補選跟大選不同,各個選區只會選出一個議席,所以採用單議席單票制。與此同時,「泛民主派」早前成功利用所謂的初選機制,迫使其他有意參選的「同路人」棄選。即使他們在提名期結束之前,曾鬧出所謂「Plan B」風波,只是隨着姚松炎、范國威和區諾軒均能成功順利入閘,「泛民」最終也沒有鬧出多人對撼的局面。

  當然,上述兩個因素,只是稍微增加「泛民」的勝算,因為「泛民」本來還有另一個強敵,那便是近年迅速冒起的「本土派」。由於「本土派」和「泛民」立場上同屬「反中」勢力,票源上本來高度重疊,而「本土派」的主張比「泛民」更激,所以更易獲得憤世嫉俗的青年選民支持。然而,由於不少「本土派」主張「港獨」,其主張不可能合乎《基本法》,致使今次有意參選的「本土派」,均被選舉主任取消參選資格,最終形成了「泛民」跟建制派對決的選戰格局。

  從立法會過往的選舉結果來看,反對派在各個地方選區的總得票,均比建制派高。以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為例,「泛民」連同「本土派」在新界東的總得票,高達336212票,比建制派高出近136622票;九龍西方面,反對派的總得票,則比建制派高出近57055票。港島區是差距最少的一區,但是也有30724票。

  可是有一點,我們是需要注意的,便是「本土派」支持者的投票取向。畢竟,上述數字包含了「本土派」支持者的選票,若是扣除了「本土派」的支持者後,「泛民」在新界東便只有274580票,九龍西則只有119417票,港島則只有158593票。建制派在各區的得票差距,也會大為減少,當中以港島區差距最低,只有8169票。是故,究竟「泛民」能否成功拉攏本土派含淚投票支持自己,絕對是今次補選其中一個的成敗關鍵。

  另一個值得需要注意的地方,便是選情的熱度。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反對派在游離票的吸票能力,一向比建制派強。因此,媒體的選舉炒作越多,便越多人關注選舉,游離票亦越多,對反對派越有利。以2016年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為例,反對派兩名候選人的總得票,便只有227404票,比大選的總得票少了近108808票。

  換句話說,反對派能否借助一些時事話題,在選前大加炒作,絕對有機會影響選舉結果。令人憂慮的是,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數據顯示,超過40.5%受訪者不滿意港府近日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平均得分只有48.2分,創十年以來的新低。可以預料,預算案可能會成為反對派拉高選情的一個突破口。究竟建制派能否見招拆招,使預算案的負面影響減到最低,將會是建制派能否扭轉選情的重大關鍵。

時事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