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基礎研發鑄就核心競爭力

時間:2018-01-29 03:16:10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湯曉鷗認為,中企要先學「打地基」\大公報記者賀鵬飛攝

  「我覺得中國企業首先要學到的是『打地基』,打完地基的樓才能蓋得又高又好。」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指出,中國製造要想追趕世界領先水平,必須踏踏實實地做好基礎研究特別是核心技術的研發,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

  湯曉鷗是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AI)專家,2014年3月,由其領軍的團隊將人臉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8.52%,首次超越人眼識別能力,開啟了人臉識別行業技術落地的時代,也令中國在該領域躍居世界領先地位。

  「現在中國過度追捧金融、互聯網等『虛的東西』,但是中國要實現長遠發展還是要靠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湯曉鷗認為,對於製造業和實體經濟而言,只有踏踏實實地做好基礎研究、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商湯科技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並接連創下行業融資紀錄,也是源於此前對研發的長期堅持。

  「抄近路」心態不可取

  面對當前人工智能的異常火爆,湯曉鷗的態度極為冷靜克制。「真正讓人激動的只是下了一盤好棋。」他開玩笑說,人工智能發展至今才剛剛有所突破,大家突然這麼激動,是因為「以前的五六十年都是理論研究,幾乎沒有一樣東西落地。」他同時批評稱,「我們很多大公司一夜之間都變成AI公司了,但是實際上投入多少、產出多少,到底有什麼東西拿來跟人家比呢?」

  事實上,AlphaGo擊敗韓國棋手李世石在全球引起轟動後,Google又開發出AlphaGo2並擊敗中國棋手柯潔。AlphaGo2與柯潔的大戰在國內引發全民關注,但在國外幾乎沒有影響,主流媒體很少報道。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湯曉鷗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人喜歡追求第一,「他們喜歡做突破的那個人,不想做Follower(追隨者),所以重要的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沒那麼重要了。」但中國並非如此。

  湯曉鷗直言,中國產學研結合一直有一個誤區,就是強調要填補國內空白。其實如果沒有對基礎研究的真正投入和支撐,「填補國內空白」就只是「山寨」的另一種說法了。所以,推動產學研結合,一定要先把基礎研究做好,一定要重視原創。如果沒有這個根本,即便產業做大了,後期也會因為專利等問題被人「上門討債」。

  「我們走了太久的『抄近路』,實際上『抄近路』是最遠的路,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地走該走的那條路。」他意味深長地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