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差距顯而易見,但技術之外的一些差距往往容易被忽視。中國商發總經理馮錦璋向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前段時間他考察中國商發旗下一家工廠,這家工廠曾從德國進口一台大型鍛機,運行三年沒有發生任何問題,隨後又進口了第二台鍛機,但運行不到六個月即問題百出。
同一供應商生產的同一型號的鍛機,且不存在任何質量問題,只不過第一台鍛機是由德國供應商委派的工程師安裝,第二台鍛機是由中國工程師安裝,為何運行結果截然不同?難道是安裝過程出了問題?
調查發現,恰恰是安裝過程出了問題。馮錦璋沒有詳細說明,而是舉了一個例子說,德國供應商在說明書中明確要求,擰螺絲時要擰三圈半後再倒退半圈,但中國工程師對此不以為然。
「我們中國的工程師和工人說德國人太傻了,那不就是三圈嗎?」馮錦璋面帶苦笑地說,「前面幾個還比較小心地擰了三圈,後面擰了幾圈也不知道了,反正扳手上的力差不算數,也沒有紀錄。」
由此導致的後果,就是之前所說的在研發動機配件出現零合格率。「這個故事反映了我們文化的差距。」馮錦璋直言不諱道,「這是我們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