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初選」實是反對派「利益篩選」遊戲/方靖之

時間:2018-01-11 03:15:45來源:大公網

  反對派的九西及新東「初選」將於本月14日舉行,近日各參選人都在全力拉票,又出席論壇又落區宣傳,各參選人更互放暗箭,彷彿要將這個「初選」「假戲真做」。

  然而,誰都知道反對派的「初選」只是騙人,名為「初選」實為篩選,目的是迫使其他有意參選之士不得其門而入,讓各大勢力屬意的人選可以在「初選」出線。「初選」目的是迫退其他參選人,在本質上已是反民主。而且,反對派各大陣營各懷鬼胎,有人要爭位、有人要卡位、有人要上位,各陣營各有盤算,利益根本不可能協調。因此,現在就可以斷言,反對派「初選」只是徒勞,不但難以協調,反而會激化內部矛盾,更讓廣大市民看到這些政客的不堪。

  社會對「初選」反應冷淡

  事實上,反對派的「初選」搞了一段時間,但社會反應冷淡,根本不當一回事,有反對派人士更估計最終可能只有幾千人投票。為了提高投票率,各參選人都挖空心思,例如馮檢基就指自己是為個人的「最後一戰」,並指會為市民提供交通工具,接送他們去投票雲雲。而范國威亦指會用七人車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和相熟街坊投票。馮檢基的所謂「最後一戰」都不知說了多少次,一些參選人竟然自費租用交通工具鼓勵市民投票,更加凸顯「初選」得不到社會響應,甚至連反對派支持者也懶得出來投票。當中原因很簡單,因為市民都知道這只是一場戲。

  本來,立法會補選,只要是符合資格的人士都可以參選,但反對派卻要搞出一個「初選」,迫令有意參選者必須參與其「初選」,從而「選」出一個代表,拒絕參與者就是「鎅票」「內鬼」。然而,反對派憑什麼要參選人必須參與其「初選」?如果拒絕參與,儘管是反對派的同路人,都必定遭到攻擊和抹黑。就算真的願意參與反對派「初選」,但這個所謂「初選」的機制根本就是幾個大黨說了算,以幾個大黨的動員能力,不論是團體投票或是實體票站投票,都幾乎可以控制結果。不獲這些大黨支持的人參與「初選」,等如是「陪太子讀書」,根本不可能突圍。

  不參與「初選」就被說成是「內奸」,參與「初選」又注定不能出線,這個「初選」名副其實是一場假選舉,何來民主精神?這樣一場假選舉,又怎可能得到市民的認同和參與?就算安排旅遊車接送,再包海鮮餐,也改變不了氣氛冷淡的結局。

  「初選」不見擇優只見攻訐

  選舉的本意是選出最好的人選,但反對派的「初選」卻是一場互相潑糞、互揭瘡疤的鬧劇。在新界東,反對派中實力最強的民主黨並沒有派人參選,而是支持工黨的郭永健出來參選。但民主黨卻打得比誰都狠,不斷攻擊范國威,日前民主黨元老李永達更披掛上陣,在其網台節目上再爆當年「真兄弟」事件內情,指范國威在民主黨中「種票」,誠信操守有問題。李永達翻出十一年前的「真兄弟」事件,當然是為了打擊范國威,指這個人誠信有虧、不可信。范國威的人格操守當然有問題,但李永達的行為同樣不堪,為什麼他要選擇今日才揭露范國威的真面目?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永達當然是擔當民主黨的打手,但此舉卻令范國威和民主黨同樣失分。

  至於在九龍西,反對派參選人同樣是互相攻訐,彼此根本提不出什麼發展建議,就是一味攻擊對手。姚松炎、袁海文猛烈攻擊馮檢基戀棧,袁海文甚至在「初選」期間惡意挖角,將民協深水埗區議員鄒穎恆挖過檔。而馮檢基一邊攻擊袁海文投機,一邊心裏希望姚松炎被DQ,彼此笑裏藏刀,「初選」不見擇優只見攻訐。

  至於「港獨派」「本土派」,也不會放過補選中渾水摸魚的機會,劉穎匡、陳國強已表明不會參與三月補選,其中劉穎匡得到「青年新政」支持。反對派的「初選」本來就是針對「本土派」而來,藉此令他們不能參與三月補選,以奪得他們原來的議席。然而,「青政」雖然已被泡沫化,但也不甘心將議席拱手讓人,於是急急推出代言人參選,更揚言不會理會「初選」機制。自從立法會宣誓一役,「港獨派」「本土派」兵敗如山倒,要維持自身政治影響,更不可能缺席補選,自然不會理會這個篩選。反對派以為可以迫使他們退選,恐怕只是徒勞。

  反對派補選難以協調,既是形勢使然,更重要是利益關係。

  議席利益關係政黨生死、政客存亡,並非「初選」一場假戲可以解決得了。反對派仍幻想如當年般推出一位共主、各黨派全力抬轎助選的場景,根本是不切實際。況且,在政治碎片化之下,就算推出一個參選人,也不可能跨越黨派政見的鴻溝,將反對派的支持光譜全數收攬其中,選民也不會再如以往般「含淚投票」。反對派的篩選注定以失敗收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