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第一次到北京述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簽署了關於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協議。這是中央有關部門和特區政府落實十九大關於要支援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決策的重大部署,為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提供了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時間裏推動香港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一大抓手。
加快向知識型經濟轉型
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時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還有另一個抓手,這就是:協同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香港向知識經濟亦即數字經濟轉型升級,建設香港成為智慧城市。
十二月八日,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指出,「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隨着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用、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他還指出:「我國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優勢資源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和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建設,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
香港參與「一帶一路」,主要是同內地省市自治區和內地大型企業集團一起「走出去」。香港協同國家大數據戰略,則是要把建設香港智慧城市同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相結合。做這兩件大事,要求香港社會各界堅決擺脫反對派羈絆;而香港社會如果能夠堅決聚焦這兩件大事,則也就意味着反對派被撇在了一邊。反對派對香港發展的阻礙越小,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就越快。此所謂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時間裏,這兩件大事是香港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兩大抓手。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是這兩件大事做香港中長期發展的兩大抓手?答案是:因為它們符合二十一世紀上半葉人類發展大趨勢。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發展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呈現空前全面深刻調整,一是全球科技和產業呈現大數據化,二者既相互聯繫,也相互區別。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反映全球重心由過去五百年在西方,開始向東方轉移,其核心是大國地位發生轉變。全球科技和產業呈現大數據化,則是既發生在西方發達國家,也出現在東方新興經濟體。人類這兩大發展趨勢是否或者能否相互協調,即:全球科技和產業大數據化是否或者能否推進全球重心東移?取決於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需要由時間和事實來回答。但是,中國執政黨領導中國人民正在並將持續全力推動人類這兩大發展趨勢相互協調,則是不爭的事實。
把兩大抓手轉為具體行動
國家倡導「一帶一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反映中國政府既深刻地看到全球重心在不可逆地由西方向東方轉移,也清醒地看到在大數據時代全球重心轉移、大國關係重塑,不是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板塊斷裂,而是人類命運更加息息相關。
中國政府在努力縮小各地發展程度差異的同時,着力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搶佔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制高點,反映中國政府明白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是推動全球重心東移的關鍵。
毋需贅言,香港社會各界只有理解國家倡導「一帶一路」、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和實施大數據戰略的意義,才能把握好香港中長期發展的這兩大抓手。同時,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盡快把這兩大抓手轉化為一系列具體行動。
就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而言,特區政府和國家發改委簽署的協議已提供行動綱領,關鍵在於特區政府如何幫助和促進香港的企業、尤其大型企業集團,把行動綱領體現在它們的投資規劃和項目中。政府持股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應當在「一帶一路」的「設施聯通」上發揮獨特作用。事實上,香港本地的鐵路網已接近飽和,港鐵作為企業,其長期盈利必須寄望投資和經營香港以外的鐵路項目。只要特區政府積極提供便利和協助,港鐵在「一帶一路」廣闊天地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就推動向知識經濟轉型、建設智慧城市而言,香港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