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巴曙松期望創新板能解決新經濟企業的融資痛點
【大公報訊】港交所近日完成對創新板的諮詢,港交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如何將國際資本與「一帶一路」新經濟企業更好結合在一起,若明年順利推出創新板,將成為香港金融市場最有活力的增長點。他期望,創新板能解決新經濟企業的融資痛點,帶動本港創新發展。
巴曙松指出,從早期的手表、自行車,到彩電、空調,再到「基礎設施+房地產」,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經濟增長動力正在減弱,迫切需要新經濟來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從今年上市公司的ROE看,輕資本的新經濟正加速替代重資本的舊經濟。」
他以今年7月港股通(滬)和港股通(深)的十大成交股票表現為例,騰訊、美圖和IGG等公司入榜,反映中國新經濟行業在港股通中的交易比例迅速上升。他更笑言,有一個有趣的投資策略,「就是投資TMT,騰訊(新經濟)+茅台(消費升級轉型),這恰恰反映了中國經濟正在轉型。」
既然知道新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那如何吸引「一帶一路」沿線的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成為了金融體系面臨的重大問題。巴曙松直言,新經濟企業最需要資本的時候,往往是盈利和現金流都無法達到上市標準之時,「我們能不能研究把上市門檻適度降低,前移至新經濟企業最需要資本的時候,給予他們獲得融資的通道。」他認為,如果有所突破,就能吸引大量優秀的公司來港上市。
他又指出,新經濟企業在獲取銀行信貸時,受到不適用傳統銀行估值方法、難提供抵押品、尚未盈利等限制,傳統銀行貸款較難完全滿足新經濟產業的融資需求,對其發展形成一定制約。另一方面,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人期望爭取合理的退出時間和回報,故推出創新板恰逢其時。
匯總諮詢意見商討監管細則
研究中的創新板針對新經濟企業的不同發展周期,設定了不同的板塊,如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他重申,接下來將會對諮詢意見進行匯總,再與證監會等機構商討具體細則。
在演講的最後,巴曙松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透露,當初他曾為創新板起中文名,分別為港灣板(剛創業,需要在港灣中得到呵護)、啟航板(商業模式清楚、增長快)和領航板(細分龍頭地位、保持控制力),但遭到了香港同事的反對,「因為在香港買股票,被套牢了叫做『坐艇』,這三個板意向都是坐在艇上轉,就被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