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辦的第二屆「香港潮州節」昨日在中環遮打花園開幕,節目內容豐富多彩、別具特色。
此外,各地區潮屬團體也會分別舉行活動,與街坊同樂,把歡樂帶到各個社區。
事實是,「潮州節」活動的舉行,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同鄉樂聚的信息,在弘揚愛國愛鄉思想和鄉土文化傳承方面亦具有重大意義,十分值得支持和鼓勵。
眾所周知,潮州人世世代代以團結、勤勞、敢拚而知名,鄉情特別濃厚,早年在香港以至海外地區,潮籍鄉親「同聲同氣」、互相照應,形成了一股緊密的社會力量,不論是經營工商百業,以至一些所謂「偏門」生意,潮州人都特別齊心,因而有所謂「潮州幫」的說法。
直到今天,潮屬社團、人士在港仍然是一股舉足輕重和不可忽視的社會、經濟、文化力量,「超人」李嘉誠的一口潮州鄉音固然為市民所熟悉,碩學鴻儒「饒公」饒宗頤也是「家己冷」,真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而且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愛國愛港和愛鄉。李嘉誠在汕頭捐建的汕頭大學,是他的「親生仔」,日前有傳言說「汕大」將不再獲得資助,「超人」罕有的大發脾氣立即發稿予以駁斥,可見其「上心」的程度。
其實,除了「潮州幫」,港人社會同樣還有不少由其他省籍人士組成的團體,包括各個同鄉會等,當然規模有大有小、影響力也不一而足,但無論如何都是一股穩定、團結的社會力量,更重要的是始終維繫着與家鄉、國家血肉相連的感情,如被問及「邊度人」時會說自己是潮州人、上海人、寧波人,對什麼「港獨」謬論只會嗤之以鼻。
特區政府和相關社團今後如能舉辦更多「潮州節」、「上海節」、「山東節」,將會是很有趣和有意義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