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水準日益提升為消費金融創造了巨大的需求。由於中國傳統金融機構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在央行徵信機構中擁有信貸紀錄的消費者(約3.8億人),而其未能服務的約10億消費者為消費金融公司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中國消費金融市場仍處於低滲透率的初級發展階段(剔除房貸的消費貸款/社會零售總額為23%,遠低於美國的68%),信用卡的持有人口比例也較低(14%,遠低於美國的78%)。根據Oliver Wyman的報告,年齡介乎18至35歲的中國消費者截至2016年底約有3.67億,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主要用戶。預計2016至2021年中國互聯網消費貸款額的五年複合增長率為54.3%,2021年互聯網消費貸款活躍借款人數目將達到2.56億。
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可分為兩個子行業──現金信貸行業和消費分期行業。互聯網現金信貸行業:面臨更嚴厲的監管環境。2017年4月10日,銀監會正式下發《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重申年化利率高於36%的部分不被法律認可。隨着監管政策細節的落地,互聯網現金貸公司將面臨無法依靠高利息覆蓋高壞帳的風險。因此,我們認為具有以下特點的公司或可保持長期增長:(1)強勁的大數據分析和風險管控能力。擁有大量多維度數據的現金貸公司可以進行更準確的評估,降低經營成本和違約率/壞帳率。(2)擁有低成本和多元化資金管道。我們預期在監管收緊的環境下,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互聯網巨頭的表現將好於P2P等網貸公司。互聯網消費分期行業:消費場景入口是關鍵。擁有接入消費場景的能力對獲取消費分期用戶至關重要。由於互聯網消費場景的市場集中度較高,我們預期互聯網巨頭可以在消費金融發展初期得益於自有商品服務交易平台的流量優勢迅速發展消費分期業務,未來有望擴大覆蓋面到更大的線下消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