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指,過去的五年,可以說是國資委成立以來國企戰略布局調整最大的五年
【大公報訊】記者李靈修北京報道:國企改革一向被視為「難啃的骨頭」,不僅涉及領域廣泛,而且牽扯多方利益。在十八大之後,習近平明確提出,國有企業要在深化改革中自我完善,「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而不是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不思改革」。經過近五年的改革發展,國企規模實力明顯提升,資產總額增逾八成,同時在深化供給側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取得矚目成績。
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早在五年前開始醞釀,並在2015年8月正式發布。該指導意見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總綱,在此指引下,國企改革組織領導體系全面建立,「1+N」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過去五年來,國企資產總額增長至5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累計實現利潤總額達6.4萬億元,較上一個五年增長逾30%。與此同時,國企的業務結構也逐步優化,通過「進」「退」「轉」等三方面工作,國企積極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新興戰略行業集中,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
在十九大期間召開的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團開放討論會中,國資委主任肖亞慶直言,過去的五年,可以說是國資委成立以來國企戰略布局調整最大的五年。調整之後不僅是數量發生了變化,更重要的是企業內生活力明顯增強,企業產業鏈布局優化,創新發展促進作用明顯。在公司制改革層面,到今年年底之前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層面,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還會繼續分期分批地推進,聯通混改方案還要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