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安倍連任修憲恐成「炸彈」/張敬偉

時間:2017-10-24 03:15:44來源:大公網

    下一篇:

  日本第四十八屆國會眾議院選舉結果揭曉。自民黨和公明黨執政聯合獲得三百一十二席,超過三分之二席位。安倍續任日本首相已成事實,並且將延續至二○二一年,成為戰後最「長命」的首相。兩個「學園」醜聞纏身,閣僚頻出問題,支持率一度跌至百分之三十的安倍和他的政權,何以「鹹魚翻生」?這正是日本政治耐人尋味之處。

  「加憲不修憲」可達目的?

  一方面,日本社會需要政治強人。日本經濟自一九九○年代陷入持久低迷外,經歷本輪經濟危機,雖然維持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但經濟處於停滯不前的態勢。「安倍經濟學」雖然效果不好,但起碼給日本人帶來希望。另一方面,安倍政府放大了朝鮮核導危機的現實威脅,讓日本人篤信只有安倍才能強化美日安保同盟關係,讓日本更安全。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野黨堪稱一盤散沙,曾經執政的民進黨在本次大選前分崩離析,整體併入小池百合子的希望之黨,但是右翼的小池百合子只吸收支持其右翼立場的人進入希望之黨,將民進黨的左翼人事拒之門外。因而,在野黨力量分散、孱弱,根本無法形成對安倍首相的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小池百合子喊出了讓安倍下台的口號,但是小池本人在日本還缺乏全國影響力。其政治立場和安倍並無二致,加之她也沒有和安倍決一死戰的決心。希望之黨沒有「希望」,其他各自為戰的在野黨只能是不堪一擊的烏合之眾了。這是安倍冒風險解散眾議院提前舉行大選的主因。安倍成功了,日本政治又重新回到安倍執政的軌道,但是安倍政府的前途並非一片光明。

  首先是看似平坦但並不明朗的修憲之路。安倍贏了大選,「自公」佔據眾議院超三分之二席位,意味着安倍修憲沒有了政治障礙。但是修改和平憲法動搖了日本戰後的和平基礎,在野勢力和國內民眾對此充滿焦慮。而且,周邊鄰國也對安倍政府修憲立場充滿警惕和不安,安倍政府的修憲顯然不敢任性而為,只能曲意達成自己的目標。據悉,安倍政府準備以「加憲但不修憲」方式,在不引起社會動盪的前提下達到自己的目標,即保留憲法第九條、尤其是該條第二款「不保持軍隊」內容的意思,但增加寫明自衛隊存在的新內容。總之,修憲是安倍政府堅定的政治目標,但修憲也是一顆危險的炸彈,若「拆彈」不成,安倍政權就會被炸毀。

  其次是「學園」醜聞並未消弭,朝鮮核導危機依然。前者,安倍政府不敢直面醜聞承擔責任,將其民意支持拉低到危險的臨界(百分之三十左右)。朝鮮核導危機則使安倍民意支持率回升。解散眾院和提前大選,就是安倍利用前兩者帶來的民意消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兩個「學園」醜聞還在繼續發酵,在野黨也會將敗選的怨氣釋放到炒作「學園」醜聞上,安倍不給出令國民信服的說法,很難逃過兩個「學園」醜聞的糾纏。

  朝鮮核導危機可幫安倍凝聚民意,也會給安倍政府帶來危機。核導危機已經發展到美朝直接對博的新態勢,日本支持美國對朝動武,必然會使朝鮮加大對日反制力度。如果朝鮮核導失控,日本是朝鮮報復的第一目標。而且,朝鮮試射導彈總會掠過日本上空,帶給日本社會擺脫不了的極度恐懼。因而,安倍政權的存續和朝鮮核導危機的發展有着難以擺脫的邏輯關係。

  「安倍經濟學」後繼乏力

  其三是「安倍經濟學」後繼乏力。貨幣、財政兩項政策之「箭」射出去,效果不明顯。「安倍經濟學」最難的是如何射出「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消費稅改革已經遲滯,神戶製鋼數據造假醜聞則打破了「日本製造」的神話。日本經濟面臨着戰後最艱難的時期,曾經的日本技術創新不見了蹤影,「日本製造」和「日本品質」成了全球笑柄。沒有經濟基礎托底的日本,面臨硬實力的淪喪,日本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也可能不保。

  除此之外,安倍政府的右翼立場不改,與鄰國的關係難以改善。由於安倍在終戰日向「靖國神社」奉獻祭品,安倍對華釋放的「善意」也成了空氣。近日,對於安倍訪華的訴求,中方有關人士指出「兩國高層互訪需要民意的支持,需要百姓的理解」。可見,中日外交依然缺乏互信。特朗普時代的美日關係,也已經從奧巴馬時代的親密同盟變成了利益關係。

  安倍贏了大選,換來了「長命」首相,但內政外交形勢並未改善。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