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是一份極其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值得香港各界認真學習領會。
報告多次提及香港。強調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要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團結帶領香港、澳門各界人士齊心協力謀發展、促和諧,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推進民主,維護社會穩定,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與此同時,報告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如此高度重視香港,足以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關心與重視。香港應如何落實好十九大報告的精神?筆者認為,香港要發揮所長、把握機遇,背靠祖國,投入國家發展的大潮流,對內加快自身產業升級轉型,對外拓展市場,擴大「朋友圈」。
體現中央對港的關心重視
如何在經濟、政策、文化交流等方面擴大「朋友圈」,是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議題。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了對外關係的表述。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並呼籲在全球情勢快速變化及挑戰頻頻的情況下,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正在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進大國協調和合作,「命運共同體」、「互聯互通」、「新型國際關係」,這些新的外交辭令湧入眼簾,亮點紛呈,致力推動沿線國家與地區民心相通。
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同時也是中西文化融會貫通的國際大都市,要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在擴大「朋友圈」方面大有可為。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會加強特區與內地和海外的聯繫、提升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吸引內地和海外企業及人才落戶香港,並積極聯同相關機構和業界代表。這正是以「政府對政府」而進行推動對接或游說工作,拓展對外合作。
除了透過「政府對政府」的層面推廣香港優勢外,民間團體、海外華人的交流,也是民心相通的重要一環。我認為,透過展開「貼地」的民間外交,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播撒中外友誼的種子,可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和內外政策的理解和認同,擴大「朋友圈」。這也正是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所應扮演的重要角色,因為我們能熟練掌握國際化的語言、角度、文化,又傳承了傳統中華文化,作為傳播中國故事、中國聲音的使者,可以建立起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香港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日前在接受記者訪問時指出,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香港也進入「成年禮」後新階段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將以更宏大的視野來連接國家與香港的昨天,審視國家與香港的今天,謀劃國家與香港的明天,珍惜好、維護好、鞏固好、提升好當前香港來之不易的良好態勢。希望香港同胞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契機,積極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在承載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上破浪前進,在「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上行穩致遠。
的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之夢,希望香港各界朋友一齊積極參與到國家發展的大潮流中,發揮香港應有的角色和作用。 選舉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