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逢「七」必跌會否再現?/張智威

時間:2017-10-16 03:15:40來源:大公網

  相信香港股民對逢「7」必跌的魔咒經已很熟識,說的就是1987年、1997年、2007年都是股災發生的年份。故此,今年2017,投資者都特別擔心,怕逢「7」必跌的魔咒再現。筆者並不導人迷信魔咒,亦無水晶球,不知2017年會否如過去三次一樣(尚有不足三個月),恒生指數都出現很深的大調整,無論如何,筆者認為應以客觀數據及股票的基本面去分析,認為價低時便買入,價高時就沽出,至於是否2017年、10月是否股災月等反而是其次。如筆者常談及某些股票數據,如市盈率增長(PEG)、周息率、股本回報率等等,都是不俗的參考數字(當然還有其他分析作配合,例如相對強弱指數RSI、收益變動等)。

  坊間一直有說「五窮六絕七翻身」,又有說10月份是傳統的股災月。事實又如何呢?筆者翻查過往五次的股災,發生的月份都各有不同,與坊間流傳的似乎有所出入。1994年,股災開始發生的月份在1月;1997年,股災開始發生的月份在8月;2000年,股災開始發生的月份在3月;2007年,股災開始發生的月份在10月;2010年,股災開始發生的月份在11月;至於2015年,股災開始發生的月份在4月。

  從上述的數字可見,股災所發生的月份,並非只集中在坊間所謂的五窮月、六絕月及股災月,若投資者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該三個月份就以為可以安全,而忘記其他月份的風險,結果反而更危險。最後有一點讀者們要留意,有關股災月,筆者只用了六次的大型跌市數據作分析(當中並未包括較細型的小股災),而股災的定義亦各有不同,過往股災的走勢又是否與今次有着必然的正向關係,亦無人能預知,還望讀者們再作分析,令投資技巧更趨成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