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政府怎麼做?政團做什麼?\楊堅

時間:2017-10-09 03:15:35來源:大公網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於周三發表第一份施政報告,成為香港焦點。林鄭已披露,施政報告將以教育、關懷弱勢群體和促進社會和諧為重點。

  眾所周知,香港面對經濟、政治、社會各領域錯綜複雜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教育問題、弱勢群體問題、社會空前分化和對立問題,是其中突出的三方面問題,既相互關聯,也同其他重要問題有着千絲萬縷的牽連。上屆政府已認識問題所在,卻因為多種因素在施政上事倍功半。現屆政府剛上任三個月已展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作風,有理由相信,未來五年解決經濟、政治、社會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能取得可觀進展。

  應對民生難題須有新策略

  換言之,政府明白自己應當做什麼,需要考慮的是怎麼做。譬如教育問題,行政長官甫上任就推行的新政策基本不涉及具爭議的教育議題,容易取得跨政治陣營的支持。然而,香港教育領域存在着若干必須正視的極具爭議的問題,本屆政府如何處理便屬於「怎麼做」的考驗。

  香港的最大弱勢群體在老人,富裕長者不多,貧窮老人觸目皆是。老有所養是最大的問題,其次是老有所醫。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是收費低而嚴重供不應求。中青年到公立醫院輪候求診已是苦不堪言,遑論老人。

  實施全民退保為財力所不逮。其他政策選項的效果取決於稅收制度改革。只要特區政府財政是量入為出,而社會各界不支持加稅,香港的老有所養問題便無法解決。

  近幾年,香港社會討論如何改善退休保障制度,除全民退保外,比較進取的方案是,為一定資產和收入審查符合資格的老人每月提供約3000港元。按目前香港現實條件看,如此方案似乎也難以實施。但是,內地二三線城市退休職工所享受月退休金,已達到甚至超過3000元人民幣,遑論內地一線大城市。

  本屆政府改善退休保障制度必須有新策略。否則,面對內地二三線城市,香港會感到慚愧。

  特區政府做什麼是清晰的。但是,香港政治團體要做什麼,不甚清楚。

  若干建制派政治團體似乎在等待什麼,看不到其領袖人物發表關於香港形勢和問題的剴切意見。

  反對派政治團體簡直不如「瞎子摸象」。「瞎子」雖然看不清「象」的全貌,卻知道自己是在估計「象」的體貌。今天香港反對派的言行,居然離地到了似乎身在香港之外。

  「泛民」以為反對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是一件可做之事。但是,事實證明,他們在這件事上嚴重脫離香港社會主流民意。其內部,既有謀求在立法會補選上團結的人,更有「各掃門前雪」不願意協調補選名單的團體。作為一個政治陣營,自從毀掉了2017年普選產生行政長官的機會之後,「泛民」一直處於茫然四顧、找不到方向和目標的困境。

  「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已衰敗至需要依靠一些偏激大學生在校園掛「港獨」宣傳品來展現其存在。可以斷言,「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在香港政治舞台上是正在匆匆離去的「過客」。需要重視的是,對於一部分青年來說,促使他們傾向「本土激進分離勢力」的經濟政治社會因素,仍然存在;對於一部分香港居民來說,促使他們同情鼓吹「本土自決」和「港獨」的青年的意識形態因素,仍然存在。

  年輕人少不更事可以理解,但不能讓年輕人充當政治博弈的「炮灰」。引導年輕人走上正途,政府更是責無旁貸。

  9月21日,香港司法機構對香港大學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和前外務副會長李峰琦在2016年衝擊港大校委會會議案作出判決,馮敬恩被判社會服務令240小時,李峰琦被判社會服務令200小時。9月28日,律政司決定不就兩名被告刑期提出覆核。希望誤入激烈抗爭迷途的青年盡早迷途知返。

  放棄對立支持政府施政

  政府需要得到建制派政治團體支持,建制派政治團體也需要得到政府支持。相互支持首先體現在思想上。政府不僅需要與建制派政治團體謀求關於各項政策的共識,更重要的是需要謀求共同的基本政治理念。

  政治理念不等於基本價值觀。基本價值觀構成政治理念的基礎,政治理念是關於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方向和目標的觀點,以及關於香港中長期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綱領和重大政策構想。

  「泛民」陷入困境,面臨空前分化和分裂。政府和建制派應努力引導「泛民」中願意同香港一起進步者,向「建設性反對派」轉型。香港社會由目前空前分化和對立,逐步走向和諧,需要壯大建制派,同時引導一部分反對派轉變。

  魯迅有詩曰:「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香港與內地是「血濃於水」的關係,「泛民」的第一代領袖和骨幹,應當有勇氣和智慧結束所在政治團體的「拒中抗共」設定,以當作自己在政治生涯上送給香港和國家的告別禮。果如此,香港的歷史會以濃重的筆墨記載他們的功績,國家的歷史也會給以正面的記載。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