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5日,英國倫敦發生地鐵恐襲事件,造成近30人受傷。隨後,伊斯蘭國(ISIS)宣布對事件負責,英國隨後將恐襲威脅級別提升至最高。
從倫敦到巴黎,再到歐洲的中心布魯塞爾,歐洲各大中心城市發生各種防不勝防的恐怖襲擊並不令人意外。意外的是,英國年內已經發生四次恐襲,其中一次地鐵恐襲致數十人死亡。更意外的是,英國脫歐公投的主因之一也是為了擺脫侵入歐洲的恐怖襲擊。但現實卻是,正和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的英國並未擺脫恐襲的如影隨形。
特朗普的「指手畫腳」
這讓承擔脫歐使命的英國首相文翠珊身心俱疲。她該如何安撫被恐襲驚擾的英國民眾的心?當然,歐盟各國的領導人已經送給文翠珊首相很多安慰,對恐怖分子進行了譴責,並稱和英國站在一起。但是這樣的安慰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暴露了英國和歐盟各國反恐的硬傷。整個歐洲,在接受湧入的難民之後,似乎變成了「不設防」的危險區域。
儘管如此,來自盟友的安慰還是必要的。但在大洋彼岸,英國視為最重要盟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依然是不解「外交風情」,甚至可以說在英國人的傷口上撒鹽──他對倫敦恐襲又開始了「推特短評」。
雖然特朗普對倫敦恐襲的襲擊者進行了譴責,也對受害者進行了哀悼。但是他連發四條推文,都不那麼「政治正確」。一方面,誇耀自己的反恐成績比奧巴馬兩任時期都多;另一方面,強調美國應實施更大範圍的旅遊禁令,暗含着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在美國旅遊禁令的範圍之內。更糟糕的是,特朗普對英國反恐指手畫腳,稱「發瘋了的人在英國政府眼皮底下實施了襲擊」,「沒有證據表明兇手已經在英國警員的『視線』內」。
特朗普高調表揚自己,猛踩奧巴馬,符合其政治個性。但是順帶着也把英國反恐不力批了一通,雖然說得比較隱晦,但這讓文翠珊很是憤怒。她強調英國在調查期間,任何的「猜測」都「於事無補」。
美英齟齬,看似特朗普的「大嘴巴」所致,但也蘊含着深層次的原因。要說英國和歐洲地區的反恐形勢變得那麼糟糕,其實美國也難辭其咎。剛剛過去的9.11事件紀念活動,特朗普在五角大樓發表了講話,強調美國會將竭盡全力保護美國人民的安全。客觀而言,特朗普成為小布什反恐衣缽的繼承者,因為他繼續增兵阿富汗,也徹底改變了奧巴馬時代的中東回撤戰略。乃至於他實施的「禁穆令」和新移民政策都是為了保護美國人的安全─反恐加防恐。這也正是特朗普一貫堅持的態度─不能堅持「政治正確」。
歐美信任赤字增多
特朗普赤裸的現實主義或者說囂張的功利主義,不僅挑戰了美國的價值觀,也違逆了西方世界的意識形態。從旁觀者的角度言或者說從美國的現實利益看,特朗普的政策並非一無是處,但是矯枉難免過正,特別是他不喜歡守拙的大嘴巴,讓其成為美國和整個西方建制派的公敵。
所以特朗普才會對英國反恐毫不客氣地指責,將德國視為貨幣操縱國。但是特朗普也的確不厚道,當年小布什反恐,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法德兩國反對美國的情勢下,和小布什並肩作戰。無論政府如何更迭,「雙布」如何不得人心,但是美國是欠英國情的。
因而,特朗普對倫敦恐襲說三道四,的確不妥。由於地理因素加實力原因,美國做到了將恐怖主義抵擋於美國國境之外。但是美國如果像歐洲一樣和中東靠得那麼近,而且又接收了那麼多的中東難民,美國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裏去。更重要的是,歐洲恐襲之害,也是美國反恐戰爭不力的結果。因而,對於英國和歐洲發生的恐襲,美國不能冷眼旁觀,更不可胡言亂語。
特朗普不是不懂得這樣的道理,但是喜歡直來直去的他又不善於外交辭令。因而,特朗普時代的美歐關係,注定好不到哪裏去。大西洋兩岸,不可能分道揚鑣,但是雙方的信任赤字會越來越多。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