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中韓建交25周年,兩國元首互致賀電。按中國的習慣,逢五逢十大慶,今年卻沒有規模較大的紀念活動,多少令人遺憾。
中韓走到一起,結束長期隔絕,建立外交關係,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值得倍加珍惜。這也是中國對朝鮮半島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曾與韓國交惡,自那時起,中韓互不承認,沒有任何交往。這種狀態持續了30多年,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才開始調整對韓國的態度。
中國重視與韓國的關係,改革開放更需要營造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第一步與韓國開展了體育交流,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韓國舉行的亞運會和奧運會;韓國也支持在中國舉辦亞運會,並派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11屆亞運會。隨後,中國調整了經貿策略,與韓國建立了民間貿易關係,在首爾設立了代表處。
韓國也認識到一個中國的世界潮流,多次表示願與中國改善關係,以至正式建交。儘管韓國社會仍有不小勢力主張對台灣「不能背信棄義」,但高層決意已定,不可動搖。1992年5月中韓建交談判開始,不到兩個月,經過三輪談判,就達成了建交協議,是因為韓國已做好與中國建交的準備。
中韓建交25年來,雙邊關係絕大部分時間取得良好發展,年度貿易額曾接近3000億美元,人員往來年度曾達到800萬人次。中韓雙方在國際上也曾有過良好的合作和配合。但自去年韓美宣布在韓國部署「薩德」後,中韓關係發展遇到嚴重阻礙。中國不反對韓國與美國發展關係,但前提是有利於地區的安全穩定,不影響周邊國家的利益。美國藉口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在得到韓國同意後,決定在韓國部署「薩德」。但這不僅會加劇半島緊張局勢,而且會打破地區戰略平衡,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中國不能接受是理所當然。韓國同意美國這一戰略布局,非但不能維護韓國的安全,而且必將自食其惡果。
習近平主席7月6日在德國漢堡出席G20峰會期間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時指出,「願利用中韓建交25周年這一契機,同韓方認真回顧總結建交以來的經驗教訓,不忘初心、攜手共進,推動中韓關係早日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
中國調整朝鮮半島政策非權宜之計,而是為了這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重視發展與韓國的關係,衷心希望兩國關係能早日回到良好發展的軌道。
原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