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地兩檢」免香港被「邊緣化」\龔俊龍

時間:2017-08-11 03:15:40來源:大公網

  高鐵「一地兩檢」方案出爐後,香港社會普遍予以高度支持,一些媒體及研究機構的民意調查都用極具說服力的數據去證明。反對派不顧整體民意而堅持反對,背後是否有其他政治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反對者的理據無法支撐其主張,「一地兩檢」的「三步走」方案,合憲合法合理。更重要的一點,也即反對派沒有認真去反思之處在於,「一地兩檢」是真正的利港便民舉措,對香港各階層市民都有非常重要的利益關係。從整個香港的競爭力而言,這是避免香港再被「邊緣化」的極其重要的一環,一旦失去高鐵「一地兩檢」,香港將不可避免地走入衰退。

  根據政府宣布的方案,特區政府將以「租賃」形式,在西九總站內約佔總面積四分之一的地方設立「內地口岸區」。連同月台區域和有關連接通道,以及在行駛中、停留中及上落客期間的列車車廂等範圍,由內地管理,實施內地法律,內地邊檢工作人員只能在上述指定的範圍內實行全封閉式執勤,不能進入香港特區管轄區執法,每日執勤工作完畢後必須以鐵路離開香港返回內地。

  實現高鐵利益最大化目標

  必須要承認,要實現高鐵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實現「一地兩檢」,就需要解決一系列棘手問題,首要的就是合法問題,真正的法律空間並不大。之前有些人曾提出在「基本法附件三引入全國性法律」、「新立法律」去解決「一地兩檢」問題。但這些方案都具有不可克服的法律問題,前者涉及的是「全國性法律」,但「一地兩檢」顯然不符合;後者則會面臨「在全港範圍內都實施一地兩檢」的問題。當前的方案,可以說是在現有法律框架下的最妥善安排。

  但令人失望的是,反對派不願意理性務實討論,而是不顧一切地污名化「一地兩檢」,提出荒謬的「割地賣港」論,這是極其錯誤的。根據基本法第七條的規定:「香港特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顯然,特區政府是完全可以在法律授權下,選擇主動要求與內地達成「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以租賃形式將上述指定的範圍租予內地管理,當中並沒有涉及任何業權的轉移。

  也有些反對派人士認為,「兩地兩檢」、「福田『一地兩檢』」,或者將西九總站改為其他用途等是可以「取代一地兩檢」的。這是極其嚴重的錯誤理解。首先,若「兩地兩檢」可行,當初也就無需動用八百多億元去建這條高鐵了,這就是等同白白浪費數百億元公帑;其次,且不說福田已經無法再容納如此大規模的出入境檢驗條件,更何況,這是將香港本身的責任推卸給內地,做法極其自私。最後,西九龍總站改作其他「有利香港經濟民生的用途」,更是極其可笑,我們先不說能不能改,而先說花了的八百多億建築成本由誰來「填補」?停下來重建的時間成本誰來彌補?這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的可能性。

  只要理性去思考,我們應當會認同,「一地兩檢」是現有法律框架下最適當的安排。而這條動用八百多億元興建的高速鐵路,非一般基建,而是關乎香港未來發展機遇的具有戰略眼光的基建。對香港最大的戰略意義在於,它將成為國家高鐵網絡的一部分,讓只有七百萬人口的香港無縫接入全國「四縱四橫」客運專線,這將使香港與內地很多城市相連的交通時間大大縮減,通行便利性極大提高。這將加強香港與內地各方面的聯繫和民眾交流往來,並促進經貿、旅遊及專業服務的發展,帶來龐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拉倒高鐵只會讓市民受害

  「一地兩檢」方案是香港特區政府為香港市民往返內地便利,及發揮高鐵最大效益和增強香港經濟發展與競爭力,在其自治範圍內,主動要求與內地達成有關落實「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

  設想,在最惡劣的情況下,「一地兩檢」被反對派否決而無法在明年高鐵通車後運作,那麼香港將出現怎樣的情況?屆時不僅僅是失去數百億元基建費用以及多年的建築時間成本,而在於,這將嚴重損害香港的整體競爭力。

  原本可以提升香港與內地聯繫,若硬生生被拉倒,香港也再難有大的吸引力,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流轉,將嚴重受到窒礙。我們說了許久的「邊緣化」,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這難道是反對派想達到的目的?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前日在出席香港各界慶國慶籌委會成立大會上有一篇重要講話,值得各界認真思考學習。發展的形勢不會一直等待香港,再浪費寶貴時間在無謂的政治爭拗當中,受害最大的是全港市民。

  廣東省政協常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