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范智廉即將卸任滙控主席一職
經過多年重組改革,滙控(00005)終於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表。亞洲區繼續成為支撐盈利的火車頭,對集團列帳基準稅前盈利的貢獻高達76.3億美元(下同,約595億港元),佔比達74.5%。成本控制方面,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有信心達到今年底60億元的年度成本節約目標。在今年上半年,滙控進一步削減9億元成本,使2015年以來的累積節約金額達到47億元。
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黃裕慶
在過往數年,滙控主要是透過削減成本以支撐盈利表現,故分析師一直關注其收入表現。來到今年第二季,滙控的核心收入已是連續兩季錄得上升,反映其收入似乎正重拾增長動力。不過上半年合計仍然下跌,以列帳基準計算的收入為262億元,按年減少11%,主要是貨幣換算差額、本身債務並無公允值變動,及已出售的巴西業務不再錄得收入所致。
用經調整基準計算,上半年收入為261億元,增加3%,主要是集團三大主要業務,即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RBWM)、工商金融(CMB)以及俗稱「炒房」的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業務均表現理想。三大業務佔集團稅前盈利的比例相當平均,大致介乎28%至28.8%,成為帶動稅前盈利上升的主要動力。
繼續擴大珠三角產品範圍
資產質素方面,滙控今年上半年貸款減值準備大減72%至6.63億元,主要是受惠於北美石油及天然氣行業的信貸狀況改善所致。
在2015年6月舉行的投資者簡報會上,滙豐宣布十項策略行動,務求深化改革。歐智華表示,滙控正穩步推進,料可於年底前完成絕大部分策略行動。
根據滙控目標,集團於2017年上半年進一步削減風險加權資產290億元,使2015年初以來削減的風險加權資產增加至2960億元,遠超原定目標。歐智華稱,在今年餘下時間以至往後日子,滙控會繼續發掘並削減回報較低的風險加權資產,並有信心於今年底達到約60億元的年度成本節約目標,與公布全年業績時的修訂預測相若。
集團將業務重心轉向亞洲是另一項策略目標,上半年來自亞洲的稅前盈利比例達74.5%。歐智華表示,滙控於上半年獲得多項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新委託,並協助更多中國企業把握國際機遇。滙豐將繼續擴大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品範圍,為現有客戶提供個人貸款,並於區內推出零售企業銀行服務。
英國新總部明年首季揭幕
在英國設立分隔運作的零售銀行方面,歐智華說,英國分隔運作銀行獲金融業操守監管局及審慎監管局授予有限制銀行牌照,是設立英國滙豐的顯著成果和重要里程碑。英國滙豐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進展良好,現時約17萬個客戶的英鎊戶口已轉用英國滙豐的新銀行代碼,預計可於今年9月底前完成其餘英鎊戶口的代碼轉換工作。將部分崗位從倫敦遷往伯明翰的工作進展理想,料可於2018年首季英國滙豐新總部揭幕前,建立運作良好的完整團隊。
他補充說,縮減美國既有消費及按揭貸款組合的工作將近完成,進度快於預期。至於實現10%以上的股東權益回報率(ROE)目標,歐智華重申,預期ROE今年無望符合目標水平,現時估計可能要到2018年底才有望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