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3年《商務部、國家開發銀行關於支持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建設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商務部和國家開發銀行共同建立合作區項目協調和信息共享等聯合工作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實施企業、入區企業提供投融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具體措施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根據國家對外發展戰略的需要,支持國內產業集群「走出去」,為合作區建設提供投融資等服務,同時積極探討依託境外金融機構信用、項目自身及其他資產抵質押、土地出讓應收賬款質押等模式,為合作區實施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通過與東道國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合作,以轉貸款、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入園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中國商務部數字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企業已在36個國家建設合作區77個,累計投資241.9億美元,入區企業1,522家,總產值702.8億美元。
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成效尤其顯著。「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大多處於工業化發展初期,具良好市場發展潛力,和強烈吸引外商投資意願。中國現時在20個「一帶一路」國家正在建設56個合作區,佔所有在建的境外合作區總數72.7%,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入區企業1,082家,總產值506.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職位約18萬個,促進合作區所在國的工業化和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輕紡、家電、鋼鐵、建材、化工、汽車、機械、礦產品等重點產業發展和升級。
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中小型企業而言,他們似乎也較樂意聚焦東南亞地區的發展機會。無論是前往東南亞直接投資設廠從事加工貿易、與當地夥伴開展產能合作,或發掘當地的工業物料和消費市場等,均受到中小企業青睞。事實上,東南亞國家近年工業生產迅速擴張,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已逐漸與中國建立緊密的供應鏈關係。
根據香港貿發局研究部2016年中在華南地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的內地企業(83%)表示,希望前往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東南亞地區,發掘「一帶一路」商機,其次是前往南亞(27%)、中歐及東歐(24%)等地。他們希望增加銷售各類產品往「一帶一路」市場(88%),部分企業則希望前往當地投資設廠生產(36%),或在當地採購各類消費品/食品或原材料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