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受到日歐自貿協議簽署的鼓舞,日本重拾信心,準備代替美國扛起TPP的大旗。日前,TPP十一國首席談判代表聚首日本箱根,探討「如何實現沒有美國的TPP」。日本牽頭組織此次會議,目的是繼續推進談判,令已胎死腹中的TPP「復活」。
美國退出TPP,受打擊最大的是日本。安倍許多經濟政策基於這一協定,特朗普廢除TPP,安倍經濟學在相當大程度上失卻了前進方向。同時,日本一直將TPP視為抗衡中國的有效手段,原本想在TPP框架內,借助美國的領導力繼續掌控亞太地區經濟秩序,制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地區影響力。特朗普一打「退堂鼓」,安倍的許多戰略設想落空,反對派借機發動攻擊,內閣面臨巨大壓力。
特朗普上任前,安倍曾緊急飛往華盛頓,當面對特朗普曉以利害,特別強調中國可能會借機填補「真空」,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存在,試圖勸阻其留在TPP。眼見特朗普去意已決,安倍便聯絡澳洲等國,準備打造一個「沒有美國」的TPP。與歐洲率先簽署自貿協議更令安倍信心大增,在G20峰會上擺出了一副自由貿易領導者的姿態,矢言日本將發揮主導作用,推動TPP早日生效。
日本主導TPP,實際上是小馬拉大車,有點不自量力。從地緣政治上講,日本還是個「跛腳鴨」,遠不具有「世界一超」美國的號召力。奧巴馬憑藉美國的霸主地位,傾全力打造TPP,「胡蘿蔔加大棒」多管齊下,窮其二個任期,才勉強實現了預設目標。不知安倍有何魅力,能把其他十國聚集到自己的麾下。
而從綜合國力上看,日本雖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但規模尚不及美國的三分之一,國內市場十分有限。而美國GDP佔TPP十二個成員國六成以上,美國退出,TPP實際上已不可能成軍。
而從TPP成員內部看,各國參加TPP目的各異,未必所有國家都贊成日方主張。日本、澳洲、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目標基本一致,主張最小限度修改原有條款,特別是維持原有關稅水平,確保協議總體穩定,以防夜長夢多。而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加盟原本是看重美國市場,因而在關稅水平、外資限制上曾作了較大讓步。美國退出後,這些國家對TPP興趣索然,已準備另謀出路。如今日本挽留其繼續留在TPP,就要有更具吸引力的新優惠,加盟條件需重新談判。
野心終歸是野心,最終還得靠實力。即使日本如願以償,令TPP起死回生,但由於沒有美國參與,其影響力也將大打折扣,安倍隱藏在TPP背後的各種盤算終將是一場難圓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