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專家籲設金融業綜合監管制

時間:2017-07-10 03:16:11來源:大公網

  圖:有消息指即將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確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李理北京報道:有消息稱,本月中旬即將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確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一個相對務實的監管架構方案是保持現有的「一行三會」格局,另在「一行三會」之上設立金融協調委員會,該協調委辦公室設在央行,以有效發揮央行在宏觀審慎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呼籲盡快建立適應金融業綜合經營格局的監管協調機制,防範系統性風險。

  冀防範系統性風險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認為,現有監管模式不適應當前金融業跨界綜合經營的趨勢;隨着新興金融業態興起,如互聯網金融以及財富管理公司迅速發展,監管真空或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值得高度關注。

  此外,近幾年局部金融風險頻繁顯露。比如2013年錢荒、2015年股災以及2016年債市危機,說明現行監管框架存在不適應內地金融業發展的體制性矛盾,必須通過改革保障金融安全,防範系統性風險。

  華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陽表示,綜合經營由於組織機構層級更為複雜,防範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的提高,這就需要監管層加強協同合作,通過制度創新完善金融監管。

  周景彤表示,從國際經驗看,綜合監管是大勢所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主要國家均加大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力度,形成互為補充的監管合力和風險處置能力。金融機構跨界經營使得整個金融市場的聯繫度正在提高,形成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在上升,將監管不同業態的金融監管統一協調起來,把現有監管體系外的機構納入現行監管框架之內,是大勢所趨。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

  他強調說,防範風險需要綜合監管。目前內地處於經濟增速回落、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特殊階段,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在這一階段金融體系極易出現更多的風險事件。內地金融改革和開放的步伐在不斷加大,銀行業整體不良率在上升,人民幣貶值預期引發的資本流動變化也更為顯著。在抑制和化解風險的過程中,綜合監管是重要一環。

  徐陽建議,綜合經營的發展需要借鑒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發展的經驗,並結合中國資本市場的實際做好對應的法律及制度的建設。同時也要防範形成大而不強的壟斷集團,尤其是不能發揮服務中小企業的職能。監管層在規範金融業綜合經營上也要提高整個行業的活力,重點還是提高金融系統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