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隨着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到來,粵港澳概念股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投資機構認為,國家領導人訪港、前海擴容、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以及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成形,都會對粵港澳概念股構成利好因素。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過媒體表示,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抓緊研究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推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海通證券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在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年三地經濟發展,為實現區域間經濟協同發展,激發經濟新動能而設立的,其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實現三地互利互補、協同發展。
基建為先 地產行業最先受惠
安信證券分析師陳果則表示,未來隨着大灣區政策的持續驅動,珠三角的戰略優勢地位有望進一步凸顯,並可能引領新一輪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
關於粵港澳概念投資方向,興業證券召開「粵港澳大灣區電話會議」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的特點是面向海洋、更注重對外開放,並將出現內地和港澳特區的跨制度合作,意義非凡且政策更加優惠靈活。大灣區建設在即,可從三層次尋找受益標的。從基建為先角度來看,灣區內地產行業將最先受益;其次,灣區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將帶來海洋和港口服務行業的投資機會;最後,隨着灣區活躍度的提升、人口流動量的增加,交通、消費行業亦將受益。
據公開資料顯示,去年粵港澳大灣區GDP(國內生產總值)總值9.35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2%,對外貿易總額近12萬億元人民幣。此外,粵港澳地區擁有世界級海港群,高速通車總里程亦達7673公里,擁有5座幹線機場,城際軌道交通通車里程達350公里。按國家戰略定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與紐約、三藩市、東京等世界級灣區展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