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以往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十周年和十五周年活動相比,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活動有一個新目的,即「謀劃未來」。
六月二十九日,在香港國際機場停機坪向中外媒體發表重要講話時,習主席明確表示,此行有三個目的:一是表示祝福,二是體現支持,三是謀劃未來。前兩點是中共十五屆中央、十六屆中央和十七屆中央一以貫之的,第三點展示十八屆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和時代高度,推動「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新的戰略舉措。
有一種觀點:《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防和外交歸中央管,其他事務都屬於特區高度自治範疇,因此,謀劃香港未來理應由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自己來做。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有些是狹隘地理解《基本法》,而忽略了《基本法》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國家成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宗旨之一,是維護香港穩定繁榮;有些卻是故意曲解《基本法》,企圖以高度自治為由來對抗中央的權力。
正如張德江委員長在今年五月二十七日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二十周年座談會上所強調,中央與特區是授權與被授權關係。即使《基本法》規定特區國防和外交歸中央管,但是,經中央授權,特區政府可以處理特定的國防和外交的事宜。同理,即使《基本法》規定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屬於高度自治範疇,但是,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必須就特區整體和長遠發展方向、方針、重要政策和部署,向中央請示和匯報。何況,隨着香港與內地經濟一體化不斷拓展,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越來越有與內地協調的必要。
依靠國家完成再定位
香港的未來完全繫於國家,這一點,今天比五年前看得更清楚。
首先,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簡稱全球格局調整)愈益深入,香港無法獨自因應。
五年前,全球格局調整主要表現於經濟、金融領域,美國「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大體平息,但是,美國內部和對外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仍未化解,歐元區則陷入主權債務危機。
全球政治格局變遷是從二○一三年以來全面呈現的,主要表現為俄羅斯與北約(美國和歐盟)在烏克蘭的對峙,「伊斯蘭國」在中東冒起,美國及其若干盟國在東海和南海製造事端、企圖遏制中國,朝鮮半島局勢益發緊張複雜。二○一六年是全球格局調整的一個轉捩點,英國公投脫歐和特朗普入主白宮,既是西方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全面危機的表現,也是美國主導的全球治理架構和體系開始解體的徵狀。
面對全球格局調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在維護聯合國憲章原則和以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同時,推動全球治理架構和體系的改革,以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香港小而高度開放,既不可能對全球格局調整發揮主觀影響,也不可能獨自應對全球格局調整;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必須堅定地依靠國家,在全球格局調整中完成再定位。
其次,全球科技革命突飛猛進,帶動全球產業結構和國際分工日新月異,香港無法獨自因應。
積極投身科技革命
人類正處於一場極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中,與人類以往幾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比,這一輪變革有許多「前所未有」的特點,不僅「未知」遠遠大於「已知」,而且,科學技術和社會文化呈現「融通」發展趨勢。
量子信息研究的突破可能導致信息計算的革命性變化,也將深刻影響人工智能和基因編輯等學科迅猛發展。在經濟領域,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催生大量個性化需求,極大改變供需結構,使整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潘雲鶴、潘建偉和周琪,向李克強總理以及國務院有關領導、各部門和部分中央直屬企業的負責人,講解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態勢,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基因編輯等領域最新進展。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等領域的研究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六月三十日,內地《觀察者網》刊登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教育處主任姜言東於六月二十五日訪問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終身教授、《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內容。尤瓦爾.赫拉利稱:「未來國家間的競爭本質上依賴人工智能發展。中國追趕工業革命國家用了差不多一百多年,但是一旦人工智能落後,五百年可能都追趕不上。因此,中國政府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投入的政策是十分明智的。」
國家「十三五」規劃已高度重視拓展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二○一八年開始的「十四五」規劃必將進一步強化。相比深圳,香港的創新科技明顯落後。香港唯有積極投身「大灣區」方能開拓前進。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