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北水放緩後市波動增\谷運通

時間:2017-06-14 03:15:42來源:大公網

  港股本周一上演了一場具有夢幻現實色彩的定價權大戰,圍繞着一間內地SUV汽車龍頭公司,外資主淡,並累積大量淡倉;內地資金則認為估值低得過分,需要重估。於是經過一番布局後,北水發功,該公司股價單日暴升兩成,淡友完敗。

  如果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似乎看到了那個熟悉的港股市場已變得陌生。公平點說,金融市場已經改變,如高盛所言:價值投資已死。在全球投資者都可以同時下單的平台上,各路資金、新玩家和新玩法,開始主宰這個市場,並仗着錢多有賊膽,痛宰他們看不慣的舊玩家。若想在新的環境下食大茶飯,膽子非大不可。

  公開資料顯示,上周南下資金減弱,出現兩天負流入,全周日均流入僅五億港元,錄得2016年12月中旬深港通開通後最差的一周。各行業中,內銀是內地投資者撤出資金的主要板塊,「四大行」共流出約28億港元,拖累股價平均下跌2.9%。保險、地產、港銀以及科網流入量則保持穩定。

  北水放緩流入,原因很多。港股大價股連升半年,估值已不便宜;半年結臨近,基金有套現需求。此外,有分析員認為,近期A股表現復甦可能是北水放緩的催化劑,因為上周北上資金出現加速,日均19億元人民幣,大大高於年初至今的九億元人民幣和去年的三億元人民幣。

  可以預見的是,六月下旬過後,內地市場緊縮的流動性將會得到緩和,加上十九大秋天召開,A股走穩走強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真的發生,南下資金持續放緩的可能性大為增加,自然會削弱港股上升動力。

  雖然如此,但從基本面而言,港股市場中的績優公司,仍然看高一線,理由估值水平與成熟市場相比,處於相對低位;互聯互通機制改善港股的流動性。

  故此,宜繼續關注各行業的優質龍頭公司,利用每次的下調吸納,從而獲取估值和業績的雙重提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