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李淇報道:香港連續兩年獲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不過在「經濟表現」的排名則由第五位降至第11位。香港社會各界表示,報告反映香港經濟存在隱憂,認為香港要抓緊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減少政治內耗,保持競爭力優勢。
抓「一帶一路」大灣區機遇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表示,香港的競爭力仍能保持世界第一,令人鼓舞,但報告亦顯示香港經濟面對一些隱憂,包括生活成本高昂、經濟動力不足等。他認為,香港要抓緊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國家發展戰略帶來的機遇,加倍努力,減少政治爭拗,否則競爭力未必能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總商會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面對全球不同區域之間的競爭,香港不能單打獨鬥,更不能長期「食老本」,政府及社會各界應把握「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爭取成為亞投行的財資中心,並推動大灣區的金融、貿易、物流、旅遊以及創新科技發展,以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指出,香港社會要居安思危,面對國際激烈的競爭,加上自身經濟體規模較小,容易受外圍影響,因此要解決好經濟轉型的問題。他又批評,近年「拉布」拖慢香港的經濟發展,希望下屆政府能夠改善行政和立法關係,帶領香港走出困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表示,好高興香港維持一個發展的自由度,令世界競爭力及好多指標都名列首位,但因社會出現內耗、創科局又被「拉布」,明顯看到本港於經濟及創新科技發展方面有些滯後。他認為,香港社會近年就創新及經濟轉型做好了準備工夫,希望社會能放下爭議性的議題,努力發奮,急起直追。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葛珮帆議員表示,創科局成立一年多以來,改變了香港創科業的氛圍,因此香港的數碼競爭力排名仍有第七名。但她提醒,周邊地區如新加坡,已是世界第一,明顯香港要急起追落後,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更加重視科技發展,令香港可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