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滙控完成第二輪股份回購,惟對股價作用不大
滙豐控股(00005)宣布,公司於4月12日購入另一批總數為14萬股的普通股之後,其第二輪股份回購計劃亦告完成,共回購及註銷10億美元,涉1.23億股。不過,同為回購,第二次行動的效力遠較第一批遜色:首批回購行動結束後,滙控股價上升幅度達23.6%;次輪行動結束後,滙控股價只是微升0.59%。/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首批回購股份行動在2016年8月4日至12月19日期間展開,滙控股價亦由8月4日時的50.279元,顯著反彈至12月19日的62.163元。這亦是滙控歷來首次回購普通股行動。及至今年年初,滙控公布的2016全年業績差強人意,雖然在資本水平充裕之下,仍有「財力」再推第二次回購,惟其股價未見起色。(詳見附表)
年內或再推回購計劃
滙控是於今年2月公布2016全年業績時,同時公布第二批股份回購計劃。根據當時公布,滙控將委託瑞信(歐洲)作為主事人,可於2017年2月22日至不遲於2017年6月30日期間購買總值不超過10億美元之普通股,並同時向滙豐出售有關股份。第二批回購之普通股將被註銷,與第一批的庫存方式不同。
滙控昨日發出公告表示,繼周三購入另一批普通股之後,第二批回購計劃已經完成。自回購開始以來,公司已按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每股普通股6.5811英鎊,回購及註銷大約1.23億股普通股,代價總額約為10億美元。註銷回購的股份後,滙控已發行的普通股數量約為203.74億股,包括以庫存方式持有之3.25億股普通股。因此,滙豐控股的總投票權為200.49億。
第二批股份回購計劃完成後,預料市場焦點將轉移至年內是否有機會再推新一輪迴購。滙控有能力再推回購,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公司近年致力出售北美地區的消費金融業務(CML),預計今年可以完成出售,並帶來80至100億美元的剩餘資金,可望於未來3至5年透過派息方式流向控股公司,預料控股公司可於第二季開始收到股息。
儘管回購股份計劃,或多或少都為滙控股價帶來支持作用,惟管理層曾經表示,回購並不是集團的首要考慮。滙控行政總裁歐智華年初時曾說,「在情況許可下,會繼續考慮回購更多股份」,不過他強調,優先工作是將資金投放於業務發展之上,回購並非首要目標,亦非恆常安排。
股權回報率不足1%
截至2016年底,滙控的平均普通股股東權益回報率(ROE)跌至0.8%,每股盈利跌至0.07美元,成績並不理想。管理層原來的如意算盤,是藉着出售非核心業務,以達至精簡架構和提升集團資本水平,再將閒資投放於有發展潛力的業務之上,以提升ROE表現。不過,由於環球利率持續低企,加上宏觀經濟未如理想,滙控藉此獲得的資金亦苦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