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聆聽及綜合能力」前日開考,考評局卻「甩轆」搞錯試卷聲帶檔案格式
【大公報訊】記者劉家莉報道:中學文憑試中文科「聆聽及綜合能力」前日(六日)開考,考評局卻「甩轆」搞錯試卷聲帶檔案格式,導致56個試場約一萬名(佔整體考生約20%)考生被延遲開考,有四個試場更延遲超過30分鐘。考評局初步調查後表示,由於今年負責錄製聲帶的人手有變動,職員不知「wav」格式不能在試場以USB播放機播放。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表示,非常關注事件,會了解是次人為錯誤涉及的工序問題,以及對考生的影響,已要求考評局提交報告。
考評局在複製中文科聆聽考試USB時未有使用「mp3」格式,誤以「wav」格式複製,導致56個使用紅外線或學校廣播系統的試場未能以USB播放機播放檔案。
四試場延逾30分鐘
考評局昨就事件回應,56個受影響試場中,21個於15分鐘內開考,31個則延遲16至30分鐘,還有四個延遲超過30分鐘,重申相關試場已相應調整完卷時間,因此考生的聆聽及作答時間不受影響。
考評局稱,聆聽考試錄音屬試題機密,因此只會由數名職員負責複製錄音至USB(記憶棒)及作出檢查,今年中文科卷三需錄製約800支USB,經初步調查,今年負責中國語文科聆聽考試的人手有所變動,負責職員不知悉「wav」檔案不能在試場使用的USB播放機內播放,在複製USB時誤以「wav」格式燒錄錄音檔案。
無用USB播放機試播
完成複製工作後,相關職員把製成品重複播放、檢視,確定資料已妥善儲存於每隻USB記憶體內。之後,所有製成品由另外兩名職員重複檢測,以確保正確,才放入試場封套。但由於檢測時均以電腦進行,而沒有使用USB播放機試播,有關錯誤未能適時發現。考評局強調,會檢視複製錄音檔案的程序,盡力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不少學生試後在網上訴苦,稱考試延誤15分鐘至一小時不等,有考生說「聽了整個小時《綠袖子》(考評局播放的音樂)」,考試時已很疲累。考評局常設委員會將會調查事件,包括檢視試場及考生的報告,亦會進行數據分析,評估事件對有關試場的考生表現有否造成影響,以作出適當跟進。至於會否調整成績,需視乎調查與分析結果。
有立法會議員指,考評局測試時用電腦,未能確保實際廣播時有相同效果,結果出現嚴重失誤,呼籲考評局就事件檢討,及提交報告向立法會交代。
另外,英文科聆聽考試今日開考,考評局稱會確保檔案格式無誤及考試能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