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3月21日訊 (記者黃裕慶) 旨在打通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的「債券通」計劃,有望於年內落實。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兼香港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表示,內地債市近年發展迅速,對投資者有吸引力。對機構投資者而言,他預期在推行初期,南向資金會比較活躍,但估計額度有限,所以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未必有太大影響。
在2006至2016這十年間,內地債券市場發展迅速,其市場規模顯著增長8倍至6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是全球第三大,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陳銘僑說,對機構投資者來說,由於中國早前已放寬他們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的限制,資金北上的渠道眾多,對債券通的興趣未必大;他估計初期資金或以南向較多,原因是內地投資者可透過以外幣例如美元計價的債券,以分散風險。
渣打中國在內地是其中一家債券代理人,同時也是國債的第一市場交易商(primary dealer),可直接受惠於內地債市的蓬勃發展。根據萬得資訊統計,渣打中國去年在CIBM的交易量達到2.17萬億元,在50多家外資銀行中排第一位。
至於債券通對香港市場的影響,陳銘僑表示,由於預期推出初期的額度不大,相信措施雖利好本港債券市場,惟「不會有爆炸式增長」,對本港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也不會有大影響;假如推出之後運作暢順,預料會逐漸擴闊開放範圍。

陳銘僑預期「債券通」推行初期,南向資金會比較多 (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