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經理曾錦燕(右),旁為貝氏建築事務所董事長貝禮中/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配合中銀香港(02388)轉型為區域性銀行的發展策略,旗下私人銀行部門正翻新舊中銀大廈作為區域總部,亦擬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首階段將與企業銀行部門共同拓展東南亞市場,目標是其資產管理規模(AUM)的增長「跑贏同業」之外,若大環境配合,未來三年的AUM增長,希望做到「每年增長1至2倍」。/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位於中環德輔道中2A號的舊中銀大廈,早於1951年建成,屬於一級歷史建築物。中銀香港去年中決定將大廈翻新,作為私人銀行業務的區域總部,並找來與中國銀行集團有深厚淵源的貝聿銘後人負責翻新,工程預計可於年中左右完成。(詳見另文)
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總經理曾錦燕表示,雖然公司的私銀業務起步較遲,不過在過往五年,其發展步伐迅速,未來憑藉「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冀為私銀業務發展增添新動力。她續說,中銀香港的目標,是在亞太區的AUM增長可跑贏同業;以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估算為例,去年區內AUM的平均增長率為10.9%。
當然,中銀香港志不在此。曾錦燕說,在未來三年,冀AUM每年能有1至2倍增長。不過她指出,建立私人銀行部門的目的,是經過長遠發展後,可建立「有水準、國際化」的私人銀行業務,並不急於在短期內大量吸納客戶,強調會在多方配合的環境下穩定發展業務。
預期東南亞中產倍增
發展優勢方面,曾錦燕表示,中銀香港的分行網絡擁有逾400萬客戶,當中為數不少是高端客戶;此外,中銀香港正逐步由母行手上購入東南亞資產,隨着「一帶一路」項目發展,預期東南亞的中產階層人數將倍增;加上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趨勢有增無減,為中銀香港帶來龐大的潛在客戶群。
中銀香港私人銀行的入場門檻,是擁有最少200萬美元(即約1560萬港元)流動資產的高端客戶。
在現階段,中銀香港會與企業銀行部門一齊拓展東南亞市場,即企業銀行部門主攻銀團貸款、IPO融資等企業金融活動,而私銀部門則以區內的高端客戶(尤其是華僑、華人)為目標客戶群。另方面,中銀香港亦會將相對成熟的人才、技術、系統等輸送至當地的分行,冀提升中銀香港在東南亞的分行能成為當地主流銀行。
增聘私銀前線員工
儘管內地近期收緊資本管制措施,曾錦燕謂長遠而言,「一帶一路」仍要靠「走出去」的內地企業推動,私人銀行客戶在海外一般有業務和資金,而內地與香港兩地資金融通的渠道擴闊亦是勢在必行。
以私銀客戶來源劃分,現時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客戶人數大約各佔一半;若以AUM劃分,雖然內地客戶AUM的佔比由以往的30%增長至40%,曾錦燕說,現時香港客戶約佔60%,仍佔大多數。為應付業務增長,中銀香港私人銀行部門前線職員亦由2015年大約50人,增加至現時90至100人。對於未來增聘目標,曾錦燕表示,主要視乎業務發展而定;中短期而言,到2018年,前線職員可達2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