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公布今年經濟增長會由去年谷底反彈,預計全球經濟增長將由去年的3.1%,加快至今年3.4%,明年進一步升至3.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表示,即使面對多變的一年,亞洲金融市場表現理想,相信亞洲仍會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地區。惟他指出,過去低息環境下,不少企業都使用高槓桿,當環球息率走勢轉變,將會對高槓桿的經濟發展造成衝擊。
張濤表示,基金組織已發表新一份經濟報告,由於預期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今年已發展國家經濟增長為1.9%,新興國家增長4.5%,預計亞洲經濟今明兩年的平均增速會保持約5%,貢獻全球經濟增長達三分二。
但他指出,由於市場存在各項不確定性,例如美國新政府政策的取態,預測可能會有誤差。
張濤指出,若美國特朗普推行的財政刺激方案有效,將改善當地勞動市場,利率及通脹亦會上升,將導致美元持續走強,卻會令環球資金流出發展中市場,導致貨幣貶值,或有助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不過,他亦指出經濟體亦面對不少風險,包括在低息環境下,導致企業債過高;亞洲國家出口競爭劇烈,出現貨幣競爭,而美國加息亦會令區內資金流出,導致海外投資減少。
張濤:中國經濟需結構性改革
面對以上風險,張濤提到,亞洲區特別是中國經濟需持續進行結構性改革,相信中國領導人亦有留意這些風險。張濤表示,有彈性的匯率對新興亞洲地區十分重要,因為可以因應突發事件作出調整,亦可在資本外流時作出緩衝,又表示亞洲各國需要加強及鞏固自身的經濟及發展經濟。問及今年需要注意那個行業的風險,他認為,加息環境,將不利債券以及房地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