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資私有化陸續有來/李潔儀

時間:2017-01-11 03:15:37來源:大公網

  踏入2017年才十天,港股市場上隨即傳出第一單私有化的消息。上市將近十年的銀泰商業(01833)獲大股東阿里巴巴、創辦人沈國軍提出溢價私有化建議,作價涉及198億港元。

  事實上,大股東提出私有化建議,不外乎數個原因,例如股價長期低迷,未能反映實際價值。以銀泰為例,十年前以每股5.39元定價上市,撇除股息因素,以銀泰停牌當日計算,十年間股價增值30.4%,平均每年回報三厘,比最新一期的零售國債息率3.5厘還要少。

  近年有不少中資私有化港股的個案,部分除了因為股價長期低迷,亦有以回歸A股市場為例的個案。去年3月底,大連萬達集團成功私有化萬達商業,並計劃在A股上市。隨後亦有體育用品股匹克獲大股東許景南家族提出私有化,市場預期將回歸A股。

  要落戶A股市場,最直接方法是IPO(首次公開發售),雖然現時的排隊時間冗長,但隨着A股市場正研究加快新股的審批程序,有助帶動企業到內地上市。不過要數吸引企業到A股市場上市的最大誘因,莫過於A股PE(市盈率)一般較高,有助提高股份的可融資金額。

  反觀港股,2015年4月出現的港股大時代,單日成交額高達2500億元,近期成交額跌至約600億元,市場成交低迷亦導致股價升值有限,因此相信陸續會有更多企業選擇私有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