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全面受限一年半的股指期貨或將迎來鬆綁。內媒昨日引用知情人士透露稱,鬆綁已經得到監管部門的初步同意,第一步是將非套期保值客戶的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限制從10手放開至20手;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準將由40%降低至20%,正式放開日期可能會在1月16日或1月23日。
一位接近中金所的人士對媒體透露,方案在2016年年底已經成型,並上報國務院。監管層最主要的擔心,是機構能否接受恢復常態化交易,國務院給了中國證監會比較大的自主權。界面新聞援引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前期將以逐步鬆綁、穩步推進的方式,放開步伐不會太大。
持倉交易保證金降至20%
近期市場上關於股指期貨鬆綁的傳言愈演愈烈。2016年12月23日,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副主席方星海一行,前往上海中金所進行調研。市場猜測,此番調研的主題正是關於恢復股指期貨常態化交易的可能性。更早之前的2016年12月19至20日,證監會派出機構期貨監管幹部培訓班,據知情人士稱,監管部門相關人士在此次培訓期間表示,股指期貨將擇機鬆綁,具體時間還有待確認。
自2015年股災後,監管的緊箍咒幾乎令股指期貨「名存實亡」。數據顯示,2016年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三股指期貨品種成交量較去年大幅下降98.48%、95.42%、84%,成交額同比大幅下降98.83%、96.59%、89.13%。即便如此,A股的「千股跌停」在股指期貨限倉後並沒有停止發生,來自證券業內人士及學者連番呼籲,「股指期貨並非『股災』的罪魁禍首。」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在其牽頭撰寫的股市異常波動的研究報告指出,股市快速暴跌的原因並不因為股指期貨,相反,股指期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現貨市場的拋壓。因此,建議正確運用衍生產品等創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場定價和風險管理建設。
海通證券荀玉根認為,股指期貨在成立初期逐步發揮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功能,但在去年新規發布後,股指期貨以上兩大功能遭弱化。股指期貨鬆綁將降低交易的衝擊成本,股指期貨長期貼水狀態將逐步恢復正常,還將強化風險管理功能,利於套保盤規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