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WearRus(戴我聯盟)為本港VR遊戲開發領域的初創企業/受訪者提供
今年雙十一期間,天貓首次推出虛擬現實購物商場──「Buy+頻道」。這也意味着,經過一年多的概念熱炒後,VR應用場景開始全面落地。本港VR遊戲開發商WearRus(戴我聯盟)亦想借此東風,全力拓展內地市場。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俊傑接受專訪時稱,VR產業的未來終將是內容為王。/文、圖:大公報記者 李靈修
黃俊傑從事遊戲行業逾十年時間,經歷了網頁、客戶端、社交及手機等平台的遊戲變遷史,也曾參與過《開心農場》這類爆款產品的製作過程。2014年上半年,他聯合同事及生意夥伴創辦戴我聯盟,轉戰VR領域製作遊戲內容。黃俊傑解釋稱,彼時手遊產業進入血海時代,激烈競爭之下市場「天花板」已觸手可及,而VR的前景則充滿想像空間。
同樣是在2014年,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VR設備標桿Oculus。此舉激發了外界對於VR產業的熱情,各路資本玩家開始爭相湧入。至2016年一月份,Oculus、HTC、Sony已先後發布了自己的VR消費級產品。在黃俊傑看來,與手機遊戲的發展路徑不同,VR產業是由硬件與軟件公司共同推動前進的,雙方需要即時的溝通與反饋,才能打造出良好的用戶體驗。
據了解,戴我聯盟目前主要為商家提供VR內容。今年七月份,公司與尖沙咀The one商場合作,搭建櫻桃小丸子主題體驗中心,顧客通過VR設備與卡通人物進行互動。與此同時,戴我聯盟還在上海、西安、溫州等多個城市參與建設VR主題樂園。黃俊傑表示,公司正在籌備多款獨立的VR遊戲產品,計劃在明年暑期上線。
作為遊戲行業的老兵,黃俊傑自詡為「開荒牛」,因為他不僅要帶領公司搶佔VR高地,更需殺入內地戰場。他坦言,本土遊戲玩家的規模上限不過兩百萬人,難以支持行業快速發展。相比之下,內地市場要廣闊得多。統計顯示,內地去年至少有近70家VR公司獲得天使或者A輪投資。業界預計,內地今年VR線下體驗店有望達到3000至5000家。
生活成本高 港青缺闖勁
為了更加貼近內地市場,戴我聯盟今年上半年進駐深圳前海的深港青年夢工場,僱傭內地員工設計開發遊戲。黃俊傑感嘆,近兩年內地創業成功案例較多,激勵年輕的創業者拚勁十足。「周圍的內地同行一周七天都在工作,甚至就在公司裏睡覺吃飯。他們不關注眼下能賺多少錢,更在乎所做的事能否成功。」這種情形在香港是難以想像的。由於生活成本的壓力,香港年輕人不敢冒險去創業。
不過,黃俊傑也指出內地VR產業有炒作過熱之虞。他直言,上半年VR體驗店遍地開花,到現在不少已經陸續倒閉了。究其原因,是經營模式存在問題。「內地VR體驗店很多是採用小作坊的模式,不少店舖只要投入10至20萬元人民幣就能開張,但缺乏優質內容的提供,很難持續吸引到顧客的關注。」
黃俊傑相信大浪淘沙,經過產業泡沫的爆破後,投機者相繼離場,剩下來的公司都會是「真金白銀」。他並料,隨着設備的普及,VR遊戲或於2020年追趕上手遊市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