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釋法將改善香港政治生態/陳文鴻

時間:2016-11-15 03:15:49來源:大公網

  釋法之後,香港政治裏「港獨」已無發展空間。民意趨向上,在中央政府明確立場後,極少數人可能還在頑抗,卻不可能掀起任何大的政治風波。

  「泛民」、激進派系則面對着政治上的最大挑戰。若不與「港獨」割席,必然會隨「港獨」被邊緣化。在人大釋法之後,若特區政府按釋法原則,在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的框架內,嚴究任何涉及「港獨」行為,單以宣誓而言,個別「港獨」傾向的立法會議員便可以被追究,立法會內外再不可能像釋法之前那樣隨意挑戰基本法,公開反對中央政府在港的主權與治權。極少數「港獨」分子及組織會被執法機構懲治和禁制。加上立法會補選,香港政治應該可以恢復穩定。立法會補選在單議席的制度下,「港獨」或激進分子必然被淘汰。例如當選者偏向於建制,更可乘勢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立法會也可以回歸正常的議政立法功能。

  人大常委會的釋法,對香港當前及今後的政治生態,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在底線確定,大框架建立之後,特區政府與立法會議政的政黨需尋求組織和決策的民主化,呼應社會大多數民意的要求。特首與政治任命官員要走向社會,不能選擇性地尋求意見,關着門做諮詢,卻公開地作秀走過場。特區政府要同時面對立法會與社會公眾,排除既得利益的影響與干預,開誠布公,將香港的整體問題、具體政策的困難向社會交代,尋求支持與合作,並廣徵建議。同樣地,立法會內的政黨也應向社會交代,每一位議員任內收取公帑一千多萬元是用來做什麼?這樣的使用是否符合社會民眾的期望?有否挪用與浪費?他們有否開會、抑或如過往不少經常缺勤,也不參與討論、提案?即使有提案的,社會還要問他們有否做過調查研究,有否深思熟慮、諮詢選民?中央政府與香港社會應該成為香港的特區政府與立法會的監督者,不能讓他們只通過選舉活動便賺取高薪厚祿,不做事情,甚或阻礙別人做事。若議事規則修改之後,我們便不能讓梁國雄之流在立法會嘈吵被逐,便不開會在外享樂。

  人大釋法是中央維護「一國兩制」,促使香港的治理走上正途,以符七百萬港人和十三億國民的要求與期望。釋法是扭轉過往縱容放任的政策。

  中央政府嚴格按基本法監督特區政府和立法會的政治。但是中央的監督是一個方面,只能限於大框架,要使香港政治回歸正途,靠的是廣大香港民眾監督和參與特區政府與立法的工作。可以是多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包括大政策方向也可以是具體的政策範疇。

  中央政府應該在定下大框架之後,放手鼓勵香港社會進行真正的民主參與,參與香港的管治。香港特區政府官員與政黨議員要走入民間,面對民眾的監督,鍛煉他們的政治智慧與能力,也使他們緊記權力來自民眾的授權,不能成為既得利益者,更不能與各種既得利益勾結。中央政府與周邊省市政府也可推動與香港的各種形式教育、文化、社會交流。「一國兩制」不是把香港劃地為牢,而是融合內地,並在融合的同時,香港作出獨特的貢獻,推動中華文明的發展。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