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言論認為,煤價近期瘋漲,與下游電力公司的冬季儲煤、運輸需求未跟上,及游資炒作有關
近數月煤價節節上揚,作為煤價風向標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BSPI)已連漲18期,且突破每噸600元(人民幣,下同)大關,相比7月初的每噸370元,急升60%;北方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更突破每噸700元的大關。不過,11月8日,BSPI環比下跌每噸1元,打破了煤價近期高升不跌的神話。那麼煤價會否一蹶不振,或是喘息再上?投資煤股須格外關注。/大公報記者 陳盈妝
市場認為,煤價近期的瘋漲,與煤下游電力公司的冬季儲煤、運輸需求未跟上,及游資炒作有關。早前《新華網》引述國家發改委負責人稱,近期動力煤價上漲,是國家去產能、控產量政策的效果顯現,也有階段性、偶發性因素疊加造成的非理性成分。事實上,今年以來,發改委致力全面推行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煤炭產量明顯下降,首3季原煤產量同比下降超過一成。正是去產能政策有成效,為煤炭供求關係埋下伏線。
今年夏季,全國多個城市持續高溫,致使耗電量大增,拉動發電用的燃煤需求上升。在運輸方面,限制貨車超載政策出台、大秦線經歷秋季檢修,再加上鐵路運力原來就有限,使運煤量出現短期缺口。與此同時,電力公司開始季節性儲煤為冬季作準備,而部分煤礦7月關閉,更使供應一度偏緊。由於諸種因素,煤炭供應在東北、西南、華中等地區出現緊張,推動了煤炭價格不斷上揚。
鐵路煤炭運量快速上升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指出,截至上月30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低硫動力煤平倉價格漲至每噸660至670元,創了2012年7月以來新高。煤炭企業受惠,以中國神華(01088)為例,其第3季營業收入環比增長17.19%。兗州煤業(01171)、中煤能源(01898)等煤炭股一度累升30%。
為應對煤炭供應短期緊絀,內地相關部門曾多次調控,包括發改委9月8日啟動「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的二級響應機制,日增產約30萬噸;9月23日又啟動一級響應機制,日增產約50萬噸;10月1日,再增加一批安全高效的礦井參與產能釋放,日增產能約100萬噸。據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中旬,國有重點企業煤炭產量達4900多萬噸,創今年4月以來新高,9月中旬按月回升13%。據悉,增加煤炭供應的措施仍在不斷強化,預計後期煤炭產量將大幅增長。
煤炭運輸的配合也在加強。10月20日,中國鐵路總公司要求全路所屬鐵路局,優先安排電煤等重點物資的裝車。在吉林、川渝、兩湖等重點區域,電煤運輸的保障力度獲特別加大。秋季檢修結束後,大秦線後期的單日運力可望達到120萬噸以上,較檢修期間增加20萬噸左右,將快速提升北方港口的庫存。
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後期煤價不具備繼續上揚的基礎。他解釋,先進產能逐步釋放、鐵路運煤量大幅增加,當前電廠的煤炭庫存已大幅上升。庫存方面,中國煤炭資源網資料顯示,環渤海目前5個主要港口的存煤達1500萬噸,比前期低點增幅近50%;而經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突破了1億噸,比前期低點增長14%,可用23天,其中重點電廠存煤近6500萬噸,比前期低點增長35.4%,可用21天。
業界月底商共識
該負責人續稱,庫存充足的形勢下,煤價仍繼續上漲,是脫離供需基本面的非理性上漲,不可持續,有一定借機炒作的因素在推波助瀾。他認為,或許當前的升幅已預支了冬季煤價上漲的空間,加上先進產能將進一步釋放,中間商的囤煤逐步投放市場,煤炭失去價格上漲的基本支撐因素。
有業內人士稱,在政府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的推動下,近期已有部分煤炭企業與用戶基於長期共同利益,於中長期合同達成初步共識,包括有意向使5500大卡動力煤合同的基礎價格在每噸535至540元間簽約。事實上,在過去的周末,神華、伊泰、中煤已響應11月3日發改委的號召,逆市下調現貨煤炭價格每噸10元。11月7日,兗煤也發公告對煤價進行調整,動力煤(洗動力、混煤)每噸降10元。
11月8日,四大央企—神華集團、中煤集團、中國華電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簽署了首批電煤購銷中長期合同。此外,2017年的全國煤炭交易會將於月底舉行,屆時業界將討論煤炭價格的合理水平與行業的升級。11月8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收報每噸606元,環比跌1元,終止了連續18期上漲的局面。事實上,市場渴望煤價告別大跌大起,走向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