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本間高爾夫招股集資14.7億

時間:2016-09-21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本間高爾夫財務總監邊蔚文、產品開發總監諏訪、執行董事伊藤康樹、代言人馮珊珊、董事長劉建國、執行董事兼銷售總監邨井勇二、行政總監左軍

  日本知名高爾夫球桿生產商本間高爾夫(06858)昨日舉行投資者推介會,公司計劃在港招股,集資最多14.7億元,而該股將會是本港首間高爾夫球概念股,在推介會上,里約奧運高爾夫球銅牌得主馮珊珊以公司代言人身份現身撐場。\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是次招股,本間高爾夫擬發行1.34億股,招股價介乎8.46至10.98元。以每手500股計,入場費為5545.32元。公司上市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集資所得中,約29.2%將用於潛在戰略性收購業務或品牌,形成戰略聯盟;17.9%償還銀行借款;15%用於日本、韓國、中國本土市場的銷售及營銷活動;15%用於北美洲及歐洲的銷售及營銷活動;12.9%用作擴大產能、改善供應鏈等的資本開支;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復星5月入股 現持7.5%

  以據初步招股文件,本間高爾夫已於今年5月引入復星國際(00656)為上市前投資者,每股股價為13.07元,總代價6000萬美元(4.68億港元),持股7.5%。

  於招股書上,亦講述了本間高爾夫的起落。公司於1959年成立,隨着高爾夫球逐漸普及,公司於1990年代踏入高峰期,首先於東京世田谷區設立企業總部,繼而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及泰國開設成立附屬公司,銷售及營運於1997年達至歷史高峰,錄得全球收益約341億日圓(約26億港元)。截至2016年3月底止,公司的全年收入為223.7億日圓。

  其後本間高爾夫嘗試趁着當時日本房地產價格上升投資高爾夫球場及其他房地產,而產品不願過渡至金屬木桿,導致公司負債大量增加及銷售額開始下降,終令公司陷入財務困難,需要資產重組,而本間家族不再為日本本間的股東。於2009年現時董事長劉建國開始收購公司,並於2012年成為本間的全資擁有人,並保留日本的管理團隊。而現時公司的生產「設計室」及工廠設施仍為位於本山形縣酒田園區,該區由1980年代沿用至今。

  高端球桿全球市佔率第一

  2015年,本間高爾夫為全球十大高端高爾夫球桿市佔率第一位,高端高爾夫球桿指每支售價超過700美元的木桿以及每支售價超過200美元的鐵桿,按零售銷售額計市場佔有率為22.6%;而單計十大高爾夫球桿市佔率排第六,佔有率為5.7%,但同比銷售增長則最快達16.8%,其餘的銷售增長只有4.4%。期內,公司在日本、韓國及中國的高爾夫球桿銷售排名分別為第四、第六及第二。

  財務表現上,本間高爾夫的收入及純利按年增加20.75%及54.93%,分別為223.7億日圓及35.69億日圓。另外,值得留意是,公司於2015年財年應付關聯方的流動負債急升,導致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惡化,於2015年及2016年流動比率僅1及1.2;速動比率亦只有0.4及0.6。不過,有關應付關聯方為劉建國旗下上海本間,而自2016年1月起,上海本間停止自本集團採購高爾夫產品以作經銷用途。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