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起)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個人金融及產品管理股票業務主管陳碧蓮/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裕慶報道:中銀香港(02388)表示,去年4至8月期間,曾訪問大約330名中銀理財客戶(資產值須達100萬元或以上),當中約有50%受訪者表示,當深港通開通之後,有興趣投資深圳股市,以達至資產多元化和分散風險。該行預期深港通對香港股市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有正面影響,惟暫時難以量化成效。
中銀香港個人金融及產品管理股票業務主管陳碧蓮說,上述受訪客戶都有投資港股,當中約20%也有透過滬港通投資內地A股。她續說,受訪者表示深圳股市有不少比較特別的板塊,例如白酒、藥業、軍工、科技股和新能源股份等。至於一旦正式開通,散戶對深圳股市的反應,她謂仍要視乎當時的市場氛圍而定。
港股下半年有壓力
雖然深港通開通是利好港股的因素之一,惟整體而言,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蘇傑說,恒指受外圍因素影響較大,而現時歐洲、美國和內地股市仍然疲弱,且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例如美國加息步伐和時間表仍存變化,故預期恒指於下半年「仍有壓力」。
參考滬港通開通初期的經驗,當時曾出現「南冷北溫」現象,即北上資金較多,惟蘇傑表示,深港通落實後或有所改變,原因包括深圳股市的市盈率持續高企,以及恒生AH股溢價指數持續位於120點以上高位,故相信深圳個別板塊例如創業板估值高企的情況或有所緩和。
三地成全球第二大股市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深港通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她解釋,深港通啟動之後,內地投資者有更多渠道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香港市場,個人投資者擁有更多的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使資金在兩地有序流動更加暢通和規範。
隨着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更多交流與互動,中銀香港預料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運行,將出現自我流轉的良性循環,包括人民幣融資活動、資產管理業務、多元化金融產品等離岸人民幣業務料將全面發展。
此外,中銀香港發表報告指出,上海、深圳與香港股市將來可望形成「共同市場」雛形,以三地股市市值綜合計算,有望成為全球規模第二大的股票市場。
對於市場早前預期的放開內地投資「港股通」門檻,以及放寬每日額度限制均未兌現,中銀香港認為,相信是內地監管機構出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以及嚴防股市泡沫風險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