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漂流瓶」打通兩地集運渠道

時間:2016-08-15 03:16:31來源:大公網

  圖:葉思陽(右邊)在創業過程中經歷了從手推車到租車,再到擁有自己貨Van派件的過程/受訪者提供

  【大公報訊】記者李靈修報道:香港網購環境長期不溫不火,除了在線支付習慣尚待培養外,運費高昂也成為關鍵因素。身為「剁手族」一員的葉思陽,在痛點中捕捉商機,於兩年前創建集運公司「漂流瓶」,志在跑通兩地快遞轉運的「最後一公里」。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冀未來擴展業務範圍至海外市場,方便更多人群享受網購生活。

  在香港做個「剁手族」並不容易,因為你支付的運費可能會高過商品本身。香港同城快遞一公斤貨物當日送達需要30元(港元,下同)以上,這還僅是工商業區的快遞價格,住宅區需另加15元「偏遠地區」費用。若你是在內地電商平台購物,則有機會遇到更加窘迫的情況——「香港不送貨哦,親!」

  行業競爭服務為先

  葉思陽2010年即來港求學,後從事金融領域工作。在內地養成的網購習慣,讓他在香港苦不堪言,有時甚至要跑到深圳取快遞。事實上,這種經歷在港漂群體中較為普遍。畢業兩年後,葉思陽「揭竿而起」決心創業,主▉打跨/打垮▉境網購轉運服務,通過集運(集中貨物後統一運輸)的方式壓低運費,目標人群瞄準為內地在港留學生。

  創業初期,葉思陽與合夥人每天要跑三四個學校送貨,轉運快遞多為衣服、書籍及零食。葉思陽坦言,當時最為頭痛的是客戶遲到問題,打電話過去往往回應「馬上就到」,但一時半會難見蹤影,自己有次在送貨點足足等夠四個鐘。但他表示,集運公司與顧客之間屬於「強關係」,服務品質就是生命線。正是因為葉思陽的兢兢業業,「漂流瓶」很快在學生中間口口相傳,為公司培養起第一批穩定客戶。

  隨着公司業務的不斷拓展,運輸工具也從手推車升級到貨Van。葉思陽笑稱,當時試用過市面上所有租車call台,與不少貨Van司機熟識,攀談之間發現大家對集運業務都有興趣,最終成功挖來兩名同事。目前「漂流瓶」旗下擁有兩輛貨Van,全港設立十三個送貨點,平均每天有一千件運單業務,若遇上「雙十一」等網購促銷,這一數據通常要翻五倍。

  事實上,香港的集運市場並非藍海,與內地網購平台有合作關係的大型企業就有「順風速運」、「遞四方」等。葉思陽則對公司的競爭力較為自信,「大企業的客服環節較多,業務不能及時調整;小公司更加專注市場,因此顧客的忠誠度也較高。」他並預計,香港的網購人群還在快速增長,集運行業的市場份額較為分散,競爭的關鍵還是要看各家的服務水平。

  「漂流瓶」目前註冊用戶超過一萬人,公司經營已取得收支平衡,並於去年完成2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葉思陽指出,眼下公司的港漂用戶佔比高達八成。為吸引更多本地客關注,未來將會與更多香港網商合作,送貨點布局也會深入社區。他續稱,但由於香港居民對在線支付的信息安全問題存有疑慮,一定程度上阻礙本土網購的發展進程。雖然馬雲去年來港大力推動支付寶落地,但獲得市場認可還需要一段過程。

  數據價值尚待發掘

  葉思陽直言,集運物流實屬傳統行業,並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也不會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可在短期內出現爆發式增長。但這並不意味着,公司的成長空間已經「見到頂」。他介紹稱,物流平台本身就是個大數據收集庫,可為網商提供極具價值的商業信息。如去年開始流行的手持電風扇、塗色畫冊《秘密花園》等產品,在被外界關注之前已在公司物流平台上成為「爆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