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網誌,認為香港應努力鞏固傳統產業的優勢和尋找新的發展空間/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邵淑芬報道: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網誌,指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實質增長1.7%,與首季0.8%的增幅相比,重拾溫和的增長。他希望這些好兆頭可以繼續,並將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維持在1%至2%。但他指,環球經濟復甦相信仍然緩慢,稱絕對不能鬆懈,依然要密切留意英國脫歐和美國利率正常化等多個變數對香港經濟帶來的影響。
曾俊華認為,香港應努力鞏固傳統產業的優勢和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他表示,曾經在不同場合聽到有人指香港的電子支付市場發展比其他地方落後。但他想這個說法未必客觀,因為不同地方在金融產品的成熟程度、市民的消費習慣,以至商戶和用家對新服務的接受程度等,均存在很大差異。
港電子支付發展並不落後
他續稱,為了確保零售支付系統在審慎的監管下運作,政府在去年底完善了《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金管局亦會就多用途儲值支付工具(multi-purpose stored value facilities)實施發牌制度,首批牌照可望於今年第三季發出,相信陸續會有更多不同種類的支付工具供市民選擇。除了電子支付系統,政府也推動本港銀行在去年底推出電子支票服務。
他表示,公眾對新服務的反應良好,使用量不斷上升,過去半年處理的電子支票超過13萬張,金額達40億元。香港和廣東省之間的電子支票聯合結算亦已經在上個月啟動,方便兩地居民和企業進行多種貨幣的貿易結算、跨境支付和個人匯款等。
曾俊華坦言,不知道電子支付最終是否能夠在香港普及,但肯定市民非常關注服務的安全問題,這自然也是政府的首要考慮。政府一向的原則是,在引入新類型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前,一定要確保有妥善的監管、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對消費者有充足的保障。他深信這些最基本的條件可以提供一個穩固的基礎,讓香港的電子支付服務市場可以健康發展,在將來走得更遠、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