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近年愈來愈多內地企業有意自行或通過收購合併到海外直接投資,以開拓新市場,或者獲取勞動力或其他資源。古船投資董事鄧亞力(Alex Downs)則認為,股權聯合投資(equity co-investment)或其他方式的股份制合作,可為有意拓展海外業務,但同時希望控制風險的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選擇,通過與聯合投資者合作,內地企業不僅可以得到投資夥伴分擔風險的好處,更能產生協同作用,得以借助投資夥伴的優勢,進軍新的業務領域,超越本身的業務限制。
內企投資傾向取控股權
古船投資是一家以香港作為營運基地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資金來自香港、美國及其他地區,直接投資於醫療保健、農業、物流和科技等領域的私人公司及項目。目前其投資項目涉及包括東南亞和中亞等地區,這些地區都屬於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範圍。
鄧亞力接受香港貿發局研究部訪問時表示,內地企業投資海外項目或公司時,似乎傾向要取得控股權。但其實它們還可考慮與外國同業合作,藉此在海外市場大大提升實力,並且開拓新商機,這樣可帶來較高的利潤,同時降低風險。
他指出,內地企業可通過與經驗豐富的股權聯合投資夥伴合作,降低海外投資的風險。這些夥伴只擁有少數股權,卻能有效地就合作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盡職調查和長期可持續性分析。此外,若在「一帶一路」沿線某些新興經濟體投資,內地投資者可考慮爭取當地或其他有經驗的夥伴進一步參與,以應對當地法規不明確和法制未完善、本土擁有權規定欠透明、當地商業及市場資訊不足,以及受勞工和其他文化問題困擾等所帶來的風險。
鄧亞力在分析其中利弊時說,聯合投資模式能否成功,取決於參與各方的貢獻和合作夥伴之間的有效合作,當中,內地企業可能沒有控股權,但卻有機會參與一個更大的項目,並進入原有業務以外的市場,得以從海外投資產生可持續的收入。對於沒有足夠經驗、曝光度及資源的「走出去」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案。當然,他們必須決定,是單獨投資於規模較小的項目以取得控制權,還是在一個較大的項目中佔較少股份,與聯合投資夥伴一起走向世界,並可能降低風險。
另一方面,內地正着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並在「一帶一路」沿線尋求進一步增長的動力。在這方面,以香港為總部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應可協助內地企業在亞洲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投資,藉此轉移其過剩產能。事實上,香港的投資公司在全球和中國內地均擁有廣泛的商業聯繫,優勢明顯,因而可以接觸到林林總總積極尋求增長機會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