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國際市場匯價大幅波動,中國央行昨日再大幅調低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263點至6.6857元,在岸人民幣匯率也跟隨中間價走勢盤中曾跌破6.69元關,中間價、在岸價同創逾五年半新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就近期人民幣走貶解釋,階段性的外匯需求旺盛及英國「脫歐」公投導致全球外匯市場動盪,但強調人民幣總體上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預期也較為平穩。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還要求境外金融機構的境外遠期賣匯頭寸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後需交納20%的風險準備金。市場認為,這將進一步增加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內的遠期購匯成本,從而緩釋人民幣貶值壓力。
人行或允貶值釋放壓力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周三刷新自2010年11月2日6.6925元以來的新低,在岸人民幣盤中一度跌至6.6945元,自下午14點左右開始回升,截至16點30分收報6.6900元,較上一交易日日盤、夜盤分別跌0.3%和0.13%,或205和84個點;離岸人民幣昨日早間也出現較大幅度貶值,一度貶至6.7054元創今年一月來新低後,開始震盪回升,截至23時30分,在岸、離岸人民幣分別報6.6959元和6.7019元,兩岸差價在60點。
荷蘭銀行資深外匯策略師Roy Teo表示,由於歐元、英鎊預計走弱,該兩種貨幣在人民幣CFETS一籃子指數中佔比約25%,因此為令在岸人民幣兌一籃子指數保持穩定,人民幣很可能對美元走弱。交易員稱,儘管人民幣近期對美元走弱,市場購匯偏多,但並未感到很大的貶值壓力。監管層一直強調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基本穩定,而對美元的小幅貶值並未過度關注。
德國商業銀行周浩並坦言,若人民幣兌換美元跌穿6.70元,則人行可能不會允許再出現下跌;該價位會加劇人民幣看跌情緒。市場環境有利之際,人行目前或允許人民幣貶值以釋放部分被壓制的貶值壓力。
據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上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5.02,環比五月末貶值2.19%;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96.09和95.76,環比亦貶值2.39%和0.47%。
外企遠期賣匯繳準備金
該中心周三晚間發文解釋人民幣匯率指數走貶背後原因並表示,雖然三個人民幣匯率指數均有不同程度走貶,但在英國「脫歐」導致國際匯市劇烈波動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波幅遠小於其他貨幣,總體上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市場預期也較為平穩。
外匯交易中心同天還宣布,自下月15日起,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客戶開展遠期賣匯業務產生的頭寸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後,按月對其上一月平盤額交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為20%。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人行此前已允許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市場,代理客戶進行衍生品交易。但若不和境內機構按同樣標準徵收準備金,境內外機構在交易中就會處於不平等地位,將會存在監管套利的漏洞,這一規定僅是根據形勢發展「打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