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經濟應該沒有高槓桿的隱憂,惟銀行業還是需要審慎管理非香港使用貸款的信貸風險
在市場普遍關注新興市場槓桿情況的今天,對香港經濟的槓桿率卻沒有太多的留意。事實上,金管局在過去幾年一直提醒香港家庭的債務比率在一直攀升並屢創新高,同時香港經濟整體的槓桿比率其實在全球也處於相當高之列,那麼市場的這種平靜心態就有其特別之處。
BIS(國際結算銀行)關於全球42個主要經濟體的Credit to non-financial sector統計系列,計算了各個經濟體的政府、家庭和非金融企業通過銀行貸款、債券等獲得的信貸總額及其相當於GDP的比率,提供可比的全球槓桿率數據。截至2015年第三季末,香港經濟的槓桿率290%,顯著高於美國、歐元區和中國的248%、270%和249%,在統計涵蓋的42個經濟體當中排第9位。
槓桿比率比香港為高的地方,包括已經爆發債務危機的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另外日本也有沉重的政府債務問題。這些經濟體的高槓桿問題主要來自政府負債,而香港則相反,政府財政長期錄得盈餘,財政儲備加累計盈餘逾1.4萬億港元,2015年底1004億港元的政府債券餘額並非因為財困,其發行主要是為了活躍港元債券市場。據此,香港經濟的高槓桿主要來自私人領域的家庭和非金融企業。
家庭負債風險並不高
根據金管局的統計口徑,住宅樓宇按揭貸款餘額剛好佔家庭總負債的七成,最新的拖欠比率為0.03%。另外,全港近240萬個家庭住戶中,52%居住在自置物業內,當中60%沒有按揭及貸款,其風險卻並不高。
由於特區政府幾乎沒有負債,香港家庭的債務比率也非嚴重偏高,那麼可以推斷香港經濟的高槓桿率主要源自非金融企業。深究之下,這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密切相關,即香港向非金融企業提供了大量的銀行信貸和債券等債務融資,而有關資金很多投向香港以外,經濟增長本身所需要的資金量並不要那麼多。
事實上,根據金管局的統計,香港銀行總貸款裏三成是在境外使用。另外,金管局也單獨統計香港銀行業發放的與內地相關貸款,該類別貸款餘額在2015年底相當於總貸款的44%。同理,企業在香港以發行港元、美元、人民幣等幣種債券取得的融資很多也投放到了香港以外。
港經濟應沒高槓桿隱憂
另外,有統計顯示,目前恒指成份股總債務相當於總股本的比率為110%(包括金融和非金融企業),而滬深300、S&P500、道指、FTSE100、日經225、DAX、韓國KOSPI和台灣股指的有關比率分別為224%、112%、185%、124%、73%、151%、91%和76%,可見與全球主要股指上市公司相比,香港主要上市公司的債務比率其實並不算高。因此綜合來看,香港經濟應該沒有高槓桿的隱憂,惟銀行業還是需要審慎管理非香港使用貸款的信貸風險。
(作者為中銀香港發展規模部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