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私人寫字樓空置率
樓市步入復甦,隨即迎來供應量大增的局面,今明兩年,私人住宅落成量預測共達約4.7萬個,排在落成供應量首3位分別為九龍城、元朗及屯門。其中,九龍城今明兩年的落成量超過1.38萬個(佔全港供應量29.3%),去年至明年的3年落成量更逾1.81萬個,遠遠拋離其餘17區。該等供應主要來自啟德發展區,預計對持有啟德住宅項目的發展商,帶來一定銷售壓力。/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差餉物業估價署昨日公布《香港物業報告2023》,據初步統計數字顯示,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約有21170個,是十八年以來的新高,今年預測落成量雖略減約5.8%,有約19950個,但2024年的預測量會大增至26970個,創二十二年新高,按年增約35.2%。私人住宅落成量在過去數年持續反覆增加,主要是特區政府10多年來堅持穩定的私人住宅土地供應策略所帶來的成果。今明兩年的落成量仍以實用面積小於1076方呎的中小型單位為主,估計分別有18520個及25970個落成,佔比約93%及96%。
中小型單位佔逾九成
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較2021年增約47%。其中九龍城、元朗和屯門佔最多供應,合共佔整體落成量約49%。落成量增加,令去年的空置量升至4.4%,是自2010年後的12年新高,有近5.5萬個空置單位,當中約7880個是已獲發入伙紙,卻未獲批滿意紙或轉讓同意書,未能順利交樓。
至於今明兩年的預測落成量,有別過去以新界供應較多的局面,九龍是最多供應的區域,兩年分別有約10469個及12810個落成單位,佔整體約52%及47%,單計九龍城(包括啟德),今明兩年供應佔整體約24%和33%。新界區今明兩年預測落成量各約8348個及12297個;港島區則各約1136個及1863個。
元朗屯門合計提供1.1萬伙
根據報告資料,今明兩年落成量,以及2022年至2024年的3年落成量,首3位是九龍城、元朗及屯門。九龍城無論是以兩年或三年計,其總落成量均逾萬個單位,遠高於元朗及屯門,而供應相信是來自啟德發展區。位列第2位以及第3位的元朗及屯門區,今明兩年的落成量分別有5638個及5421個(共1.1萬伙),較九龍城少近60%及約61%。如果以去年至明年的3年落成量計算,九龍城供應單位料達18114個,較元朗及屯門區各多逾74%及1.3倍。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估計,明年約2.7萬個落成單位中,啟德發展區約佔逾6000個,應是全港佔比最高的地區,啟德是近年土地供應重鎮。
根據資料,發展商已獲批及正申請樓花預售書的項目,可提供約萬個單位,發展商最近已趁樓市氣氛轉好,正積極部署推售啟德樓盤,希望盡量減輕積存壓力,包括最近已命名的啟德海灣、天瀧及維港.雙鑽等,均有機會第二季爭相推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