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一點靈犀/匯改十年 人民幣穩步國際化\李靈修

時間:2025-08-14 05:01:59來源:大公报

  圖:在雙向波動的匯率制度框架下,人民幣走勢靈活,不再受限於美元匯價的影響。

  「811匯改」後歷經十年發展,中國匯率管理機制日益精細化,有效減少外部衝擊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亦得到長足進步。當前「去美元化」思潮泛起,人民幣應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在跨境流通層面取得更大進展。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聲明》,要求做市商提供人民幣中間價報價前,綜合參考上日收盤匯率與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等兩大因素。此舉擺脫了過去以美元為中心的定價機制,更加注重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

  擺脫美元因素制約

  但在改革初時,內地市場遭遇到嚴峻的資本外流壓力。「811匯改」後首周,人民幣兌美元累計貶值4.4%,創1994年上一輪匯改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到2016年底,人民幣匯率跌至七算附近,外匯儲備降至3萬億美元水平。2017年,人民銀行通過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進一步完善中間價報價機制,人民幣匯率開始逐步企穩。

  在雙向波動的匯率制度框架下,人民幣走勢靈活、不再受限於美元匯價的影響,也為貨幣當局打開了「以我自主」的政策空間。在2018年、2025年兩輪中美貿易戰期間,人民幣匯率都能緊守底線,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人民銀行多次使用逆周期因子將人民幣中間價設置在7.2以下,根據「即期匯率對中間價的偏離幅度不能超過2%」的相關規定,大致可以推測出人民幣在岸價的「底線」在7.35。今年4月,由於特朗普推出的「對等關稅」大超預期,離岸人民幣盤中價一度跌破7.40關口。但隨着美元指數走弱、人民幣持續反彈,7.35「底線」依然牢固。

  跨境結算佔比提升

  須強調的是,「811匯改」不僅重塑了匯率形成機制,亦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01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五年一次的SDR例行審查,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並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匯改初期,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中的佔比不足20%,至2025年7月這一比例已達到32.7%。

  特朗普再度就職美國總統後,白宮推出的一系列「超常規」的財政貿易政策,引發全球對於美元信譽的普遍憂慮,也為人民幣提升自身國際地位帶來機遇。根據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今年6月24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未來12至24個月內,大約13%的央行計劃增持人民幣,使得人民幣成為僅次於歐元的第二大受青睞貨幣。此次調查共訪問了75家央行,合計管理資金規模達5萬億美元。(見配圖)

  在此背景下,應積極把握人民幣國際化的絕佳時機,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持續擴大資本賬戶開放力度,適當「拓寬」及「開通」各類跨境互聯互通渠道。為內地企業及居民部門提供換匯便利的同時,亦鼓勵內地機構投資者適度增配海外優質資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