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上周上落分化,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標普500指數本周累計上漲0.59%,收報6296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周微跌0.07%,收於44342點;納斯達克指數表現最佳,本周上漲1.51%至20895點,創下歷史新高。
美國聯儲局理事庫格勒(Adriana Kugler)本周再發警訊,「企業尚未將全部進口成本轉嫁消費者,而新一輪關稅將加劇價格壓力」,她在華盛頓演講時強調,過去半年未見核心通脹實質改善,現行利率政策必須維持。
關稅效應持續推升物價
紐約聯儲銀行總裁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更量化威脅程度,預判關稅效應將持續推升物價至2026年,下半年通脹或額外跳漲1個百分點至3%到3.5%。「當前略偏緊縮的貨幣政策,恰是抵禦持久性通脹的防火牆」,這番表態徹底澆熄市場對短期降息的幻想。
正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被辭退的消息響徹華爾街之際,美聯儲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逆勢拋出「7月應降息125至150基點」的主張,引發市場嘩然。
筆者深入剖析其和現況矛盾的論點理據:最新CPI同比2.7%創四個月高點,核心CPI同比上漲2.9%,零售銷售反彈0.6%,新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22.1萬人。上述四項硬數據皆指向經濟過熱風險,為何還要減息。
新一輪歐盟15%至20%關稅談判進入倒數,此時降息無異於向通脹火場傾倒燃油;更耐人尋味的是,沃勒公開表態若總統邀請願接任美聯儲主席一職,其主張又與特朗普「降息300基點」的政治訴求高度重合。在缺乏經濟實證支持下,此番言論恐損及央行獨立性信譽。
一方面,經濟數據顯示通脹仍在上升;另一方面,政治壓力要求放鬆貨幣政策。目前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預計7月降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唯一好消息是科技股上周表現強勁,特別是半導體類股份上漲0.6%,帶動納指創新高,英偉達CEO黃仁勳有絕對功勞。
展望未來,市場關注焦點將轉向鮑威爾本周二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若然政治壓力迫使鮑威爾辭職,將觸發三重海嘯:美元單日暴跌或超3%,美債遭遇恐慌拋售;避險資金將瘋狂湧入黃金與日圓資產;道指成份股恐現撤資潮。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