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港股仍未突破24000點關口,但市場熱點不斷!天量資金聚集香江抽新股,為市場提供穩定的環境,大市應調未調,反而結構性輪動持續。以周二市況為例,在輝瑞藥廠斥巨資(涉60億美元)分別購入及入股一家內地創新藥公司的產品、股權後,刺激多家創新醫藥股創出年內新高。展望後市,料收購消息及新股發行將帶動市場炒作氣氛,估值較低的醫藥股有望追落後。
整體來看,大市修復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後,投資者情緒已趨於平穩,短期內再下一城要等到新的催化劑出現。從基本面分析,隨着貿易戰暫緩,投資者擔心的是政策層面的加持也會放緩。剛過去的4月,是貿易戰衝擊最激烈的時候,但最新公布的內地出口數據強於預期,令全年實現5%經濟增長目標的可能性增加。政策發力的緊迫性一旦下降,市場可能更關注結構性而非指數的機會。
今年受益結構性牛市的,除了互聯網、創新醫藥龍頭,另一個亮點是內地年輕人的消費龍頭。有「新消費三姐妹」之稱的三家上市公司(蜜雪集團、老鋪黃金、泡泡瑪特),年初以來累積升幅也是翻倍,市值均超過千億。對於港股「新消費三姐妹」的前景,大部分投行的看法依然樂觀。
大摩看好中國AI發展
從較為長期的布局來看,外資更為看好AI對中國經濟「破局」的帶動。大摩上周發表了一份近百頁的研究報告,題為中國AI:沉睡巨人已覺醒,5年內創造10萬億市場空間。這是繼看好中國的智能駕駛行業之後,又一份重量級的研究。有趣的是,兩家美資大行看好中資股的出發點不同,高盛注重的是內地的宏觀刺激政策,而大摩更看好內地未來在全球擁有先發優勢、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兩大行業: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產業鏈。
大摩認為,中國的AI發展模式不同於美國,更側重「效率導向、工程落地」,而不是「算力至上」的路徑,政府推動+本土產業鏈+人才儲備+數據紅利共同構成AI生態閉環。AI正成為中國工業轉型、人口紅利消退後的核心增長引擎。AI投資價值鏈已從底層硬件轉向應用層、平台層和垂直行業落地層。